(一)比赛收获

(一)比赛收获

通过此次比赛,我对历史教学设计及实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首先表现在对一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立意的把握上。无论是老师们说的“一课一个中心”还是“一课一个灵魂”,都告诉我们设计一节课首先要考虑其主题思想,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把一节课最核心的内容不断呈现出来。在主题思想和教学立意的统摄之下,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形散神聚,不至于纷乱冗杂,成为一盘散沙。我认为,教学立意的呈现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需要分析一节课内容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同时不能拘泥于一节课的内容本身,而是要从整个单元乃至整本书的视角去分析。以我上的这节课为例,如果不是对此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和此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我们不可能感受到隋唐盛世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同样,如果不去从繁荣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和多元视角深刻认识隋唐历史本身,我们也很难真正将这节课最富有魅力的内容呈献给学生。

其次,我感到要想上好一节历史课,最核心的因素在于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必须过硬。要想让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对历史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以及熟练运用历史知识和史学方法的学科领悟能力。这需要教师多读历史书籍并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还是以我这节课为例,当我在备课时读到瞿林东先生的文章《文明的颂歌》立刻被先生笔下生动的文字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意趣所吸引。由此出发,我进而翻阅了韩国磐先生《隋唐五代史纲》、吴宗国先生《说不尽的盛唐》等著作和新旧《唐书》等基本史料,才构建起了这节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这让我更加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丰厚的学科底蕴。

除了知识储备,在我看来,作为青年教师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虽然我此前认为自己在语言、教态以及课堂表现力等方面都还算不错,但只有经过比赛实战的历练,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无论是提问的时机和方式,还是对课堂节奏的掌握和把控,特别是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情况,都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来巧妙应对,而这些不经过课堂实战演练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因此我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机会让自己走上讲台,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积累和实践中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比赛,我也在与老师、同学们的请教、切磋、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友谊。看到全国各大高师院校优秀学子的精彩课堂展示,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信念,激励自己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杨朝晖老师主编的一本新书所言:“无论教师的体验如何不同,其本质都是基于自己的教育初心,都是基于自身对教育工作的热爱。”[4]我想,这也许就是历史教育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