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3:西汉的强盛
总结西汉前期的情况,提出问题:汉武帝怎样维护中央集权?由此引出第三子目的内容。
西汉建立之初,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包括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社会经济凋敝。面对这样的情况,西汉王朝用了六十年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如何才能保持这样的态势,这对汉武帝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汉武帝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用制度化的方式保证了中央集权。那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西汉的强盛。
设计意图:对第一子目的内容做一总结,引出汉武帝时期的措施。
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方面阐述汉武帝维护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上:
(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分割国土,封子弟为列侯。此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拆分、缩小。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武帝进一步出台“左官律”和“附益法”,将仕于诸侯王的官吏称作左官,贬抑其地位,禁止官僚士人依附结交诸侯,私自在诸侯国任官。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宗庙祭祀时列侯所献酎金分量、成色不足为由,剥夺106个列侯的爵位。此后,诸侯只能衣食租税,不得治民参与政事,对朝廷的威胁基本解除。由此,汉武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创立中朝。汉武帝即位后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赐给他们侍中、给事中等加官,使其出入宫禁,参与决策,形成“中朝”(或称“内朝”)。外朝丞相职权被削弱。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设大司马官,冠将军号,以尊宠对匈奴作战有功的外威卫青、霍去病,二人权势超过丞相。武帝临终前遗诏,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幼的昭帝,大司马领中朝取代丞相成为权力中心。
(3)推行察举制。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在董仲舒建议下,命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并成为制度,史称“举孝廉”。又设举秀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特科。察举制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拓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汉朝最重要的入仕途径。
(4)完备监察制度。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将京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两千石官和强宗豪右,以“六条问事”(汉朝刺史秩卑权重,“六条问事”中除一条针对宗族豪强外,其他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又置司隶校尉,专门监察京畿七郡及朝廷百官。
(5)任用酷吏,严刑峻法。武帝任用大批执法严厉的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游侠势力。进一步严密法律,命张汤等制作新的律令。律令合计达359章,死刑法令409条1882事,死罪判例13472件,汉律令规模至此达到顶峰,有“禁网浸密”(《汉书·刑法志》)之称。
在经济上,统制经济,扩大财源:
(1)实施盐铁专营、酒榷。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垄断为国营,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各地设盐官、铁官进行盐铁生产和销售。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武帝又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称作“榷酤”。
(2)均输、平准。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下令在各地设均输官,将郡国须上交中央而中央充裕的物资,从出产地直接运到所需地贩卖,减少郡国与中央往来运输的费用。同时颁行平准法,由大农令在京师设平准官,接受均输货物,贱买贵卖,平抑物价,调剂供需。
(3)算缗、告缗。元狩末出台缗钱令,规定工商业者无论有无市籍,均须按经营成本申报纳税,违反者罚成边一岁,没入资财。缗指串铜钱的绳子,算为记征单位,因此称算缗。同时开征车船使用税,重申商人不许占有土地。任命杨可主持告缗,鼓励检举揭发,对不如实申报纳税者进行严厉打击。告缗波及全国。商贾中家以上大多被告,短短几年内,政府“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史记·平准书》)。
(4)改革货币。元狩五年开始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其文相符。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由中央上林三官(均输、钟官、办铜令)统一铸造,提高铸造技术,防止盗铸。货币从此稳定下来,五铢钱长期使用。
思想上“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确立新的统治思想。战国后期以来,儒家广泛吸收阴阳五行、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儒学主张的大一统思想、完备的王治理论和严格的尊卑等级观念,符合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建立和现固社会秩序的需要。因此,自文帝以来儒学的影响不断增强。武帝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提高儒学。
最后,军事上巩固边防,拓展疆域。秦汉之际,匈奴势力迅速扩张,控制了塞北广大地区。汉初匈奴不断进犯汉边。汉武帝展开了对匈奴的全面反击,通过河套之战、陇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十余次战役,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郡(治今内蒙古五原),以及陇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控制了通往西域的咽喉。匈奴主力远迁漠北,出现“幕(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匈奴造成的边患问题基本解决了。汉武帝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派军征服、控制了西域的门户,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王朝。汉通西域后,形成了经由河西走廊沿天山南北两路,越过葱岭,西达大秦(罗马帝国)的陆上交通路线,进行丝绸等贸易,后人称之为“丝绸之路”。汉出兵征服西南地区,设置益州等郡,平定百越,百越地区全部归汉中央管辖。经过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的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
设计意图:培养时空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认识汉武帝以雄才大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