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把握好“国家的产生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这一支点。对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的内容,主要利用《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衔接初中历史教材和学生知识储备,突出高中阶段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快速归纳提炼出这两个时期我国人类分布及生产生活的特点,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说明中华文明在起源时就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距今5000多年及其以后的内容。一是选取良渚、龙山等文化和夏朝国家制度、商朝王权建设与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等内容进行多维透析,说明中华文明诞生的历程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二是突出“实证”特点,将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布图、考古遗迹、出土文物和商朝的甲骨文、西周何尊的青铜铭文,以及文献记载、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等引入教学,用史实说话,让历史发言,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树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