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2.3:主体讲授之第三部分:危而后亡——秦的速亡衰败
2025年11月20日
环节2.3:主体讲授之第三部分:危而后亡——秦的速亡衰败
第三部分是本课主体讲授的最后部分,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相争来展示秦末衰颓之象,启汉初之明。
在秦的暴政之下,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秦朝的刑法严苛,轻罪重罚,这也激化了愈发严重的社会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后来项羽刘邦灭秦的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所在的这一队人被派往北部边境做戍卒,但是在大泽乡路遇暴雨无法按期到达戍地,于是他们就铤而走险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虽然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但是最终还是被镇压失败。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问题1:探究刘邦究竟为什么能战胜项羽,赢得楚汉之争呢?
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问题2:秦最后二世而亡的原因究竟何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
秦的暴政,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改革过快过急等。
设计意图:继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势力逐渐壮大,最终由刘邦先入咸阳,灭秦称王。在之后刘邦项羽开展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通过史料和图片,以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