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节课的教学立意讲解不够突出

(二)整节课的教学立意讲解不够突出

讲课结束后评委老师提问了我有关整节课教学立意的问题,本节课我试图展示中华文明从多元逐渐走向一体的过程,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呈现“满天星斗”之态,这是多元的表现,这个时期在多元中也孕育了一体,朝着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夏商周时期的国家治理就很好体现了从多元逐渐走向一体这一特点。

在总结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基本特点时,我提到黄河流域的遗址分布相比其他地区的遗址分布更加密集,进而向学生讲述“这一块密集的黄河流域,孕育了后来的政治中心,这个时期的遗址分布更加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总体呈现‘满天星斗’之态”,这样讲述意图展示石器时代的多元孕育了后来的一体。

课堂结束前,我也提出了思考问题,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西周的国家治理与夏商相比有何优势”这一问题,并提供材料帮助学生探究,最后由我总结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完善了家国同构体制,在一定意义上树立了统一天下于一尊”,青铜时代的夏商周时期也是一个逐渐走向一体的过程。这样讲述都是为了表现出,早期国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从石器时代开始孕育,之后逐渐完善。

以上两个讲述虽然都试图表达本课教学立意,但学生可能并不能很好理解,我可以再多引用一些典型材料,更直接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