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标分析
2025年11月20日
2.课标分析
2017年版课标要求: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在本节课中,需要将课本的文本内容进行解构,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逻辑性串联。因此,本设计将第二课拆分为五个专题进行教学,分别是:大动荡(政治)、大发展(经济)、大变革(变法)、大解放(思想)以及大交融(民族)。针对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首先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与变动进行了解,在了解之后能够清楚经济与政治对变法运动的作用,明确这一时期一系列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在这样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思想文化方面却显得异彩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庄子等人,通过对这些代表人物思想的介绍及其作用的探析,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