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因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考虑不周,我在授课中引入了“形而上”的哲学概念来形容魏晋玄学的特点。而这个概念虽然在高一政治书上已经出现,但学生对此认识较浅。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概念讲解对学生而言难度过大、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往往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其次,我的板书设计限于时间并未完全实现,没有起到原先预设的辅助课堂总结内容理清脉络、梳理知识点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在控场和时间把握方面的不足。最后,“三教合一”这一知识点并未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其教学难点的地位。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会吸取这些教训,加强课前的模拟操练,使得课程简明易懂、秩序井然。
总之,在这次比赛过程中,我见识到了内容充实、各具特色的历史课堂展示,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备赛、参赛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和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增强了对统编历史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开拓了个人的教学视野、更新了个人的教学思路。同时,我也获得了专家名师对我的指导、帮助和鼓励,结识了许多同样志在历史教学的好朋友。
由于统编历史新教材的内容较之前各版体量更大、精度更高,平铺直叙的课堂方式必然行不通。在我看来,教师要想实现“精彩一课”,应当较好地与教材的内在逻辑契合,结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知识点的讲解做到详略得当、排布适宜。同时,应当结合实际学情,巩固与创新并举,讲学生乐意听的课、讲学生听得懂的课。此外,也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点评意见:
以“多元与共生、交融与新生”为本课线索,整体设计思路明确而有新意,观点合理。
基于课标、教材与学情确定的教学目标较为恰当,但教学重点过多;语言表述科学准确。
重视教材内容内在逻辑的挖掘与建构,教材知识的整合较为合理,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清晰、和谐,并辅之适当的表格归类、课堂小节与板书,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
材料选用图文并茂,类型多样,并具有针对性,难易适度,运用中重视引导学生的观察与研读,方法恰当。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录,整体内容全面,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都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介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文学;文字和图像资料较为丰富多样,并能交叉运用;“教学反思”构成了本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这些构成了本课较为厚实的基础。
本课导入选点较为精准,既形象又与本课主题紧密相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注意到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为学生的思维活动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本案中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活动进行了积极反馈;总体而言,本课较有生气和活跃。
本课内容所涉及的儒、道、佛三教,其相互碰撞、交锋、融合的历程复杂,理论思辨性较强,如何处理得通俗易懂,使学生理解接受,并激发出某些情感,本案还有挖掘的余地。
师生互动过程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三五一宗’灭佛运动”的“五”字是字误,但这一字之差,就与史实相悖了。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