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反思

(二)教学过程反思

新课改倡导教学要以人为本,我也非常注重学生“领会”与“体会”的有机统一。在赛后章清教授所作的报告中,他提道:历史不是一门背出来的学科,而更是一门独立理解、独立探究的学科。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尤其注意这一点,尽量将死记硬背转变成理解内化。个别细小知识点必须采取记忆方式的,也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理顺历史逻辑等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独立的知识框架体系。此外,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所学的这段历史中找到自己。一方面是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客观地形成认识,而非总是站在一个现代人的高度指点江山;另一方面,注重知识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们能够体会历史的呼吸和脉搏,形成与历史共情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三国到隋唐时期绚烂多姿的文化,我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使得爱国爱家情怀油然而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多给学生参与和发挥的空间。在保证完成学习内容教授的前提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诗词接龙、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重视学生反馈,形成“学生反馈→教师反思→教师改良→学生再反馈→教师再反思→教师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才是学习方式创新的源头活水,才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良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