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目标
2025年11月20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比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特点与差异,分析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创新意义;掌握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古代中枢机制的发展变化;比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分析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及其进步性,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汉唐之间选官制度、中枢机制、赋税制度演进的历史过程,了解制度演进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形成时空观念。并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分析,如均田制的产生与衰亡恰恰也是因为这一制度自身的原因而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这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同时认识到制度创新也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此外充分利用教材资料,适当补充史料,通过史料的辨析解读,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养成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机制以及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认识隋唐时期制度的进步之处,理解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历史必然,此外这一时期的各项制度被此后历代所沿用,直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影响,树立文化自信心,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重点:选官制度的变化、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内容特点与意义。
难点:分析科举制的历史意义,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及其历史意义,分析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