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结合比赛过程中的具体实施与赛后的思考,我从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将围绕着本次比赛过程中的收获与改进策略这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在本次比赛中,我不断地锻炼自己,从而收获了很多,对于备课教学过程有了更深的体验:一方面,我提高了作为教师的学养,在备课过程中阅读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我将具体的问题呈现在PPT上,并指导学生解读图像史料和文献史料,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史论结合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偏多,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紧张,讲授节奏比较快,讲授时间偏多,而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较为有限。针对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应该有所改进,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继续探寻如何做好详略处理、主次取舍,进一步突出主线,做到以一点带动全局。而讲课节奏快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的经验不足,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还不够到位,也需要自身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继续学习和进步。同时,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中国古代文化领域众多,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学、书法、绘画等文化成果,但在讲解的过程和方式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既能精确指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这些文化成果,又能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点评意见:
教学设计整体上看较为传统与平实,观点合理。
基于课标、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立意为围绕三国至隋唐“文化新成就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在领先国际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交流”进行探究,据此进行逻辑建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均比较明确,实现了教学的聚焦,教学内容取舍有度,表述准确科学。
按“新成就之原因”“新成就之表现”和“新成就之交流”三个板块重构教学的逻辑结构,整合教学内容,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可惜板书过于简单。
史料类型多样,数量偏多;选择有针对性,运用较为恰当。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紧扣着教材,适当补充史料,介绍了相关历史知识;确立的本课重难点较为准确;层次较为清晰等。
注意营造学习情境,在整体设计思路之中特意将教法列入其中,较为新颖;能够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努力尝试应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法教学等。
文字表达欠规范。
此课所述的历史知识,其因果关系较为缺乏,有些如儒、佛、道三教之间的关系更加缺乏(具体如何“互补”又各自“独立”);各个历史时段的文化特点或精髓突显不够充分;讲文化而作为其载体的一个个人,很难看见其精气神;文化作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及其作用没有就此立意等等方面,较为遗憾。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