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教学阶段

(二)课中教学阶段

经过抽签我抽取到第一场第三组第二号,比赛紧张的节奏让我有些许慌乱。在进入比赛场地之后直接开始了我的课程。在原先的训练和设计当中,教学环节相对比较完整,也包括组织教学上课、起立、问好等环节。但是在组织教学中,我发现现场除了四位评委外,两名“学生”是大赛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双边教学活动。我由于缺乏经验一时乱了阵脚,在课程导入部分并不流畅,也出现了一些口误。

随着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完成,我逐渐找回了感觉,在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时,多次走下讲台与同学交流,引导他们从工作人员做回学生,结合手中的学案、屏幕上的PPT以及我的讲解,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教学进行到第一个小高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什么重大意义的环节,同学终于参与到课堂当中与我进行对话,并顺利完成了该阶段的教学任务。

本课注重对中华文明探源,通过文化认同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结合出土文物、遗迹的讲解以及在最终设计用青铜何尊中“宅兹中国”铭文视频,采取与学生共同书写“中国”二字最早的模样的教学活动,加以语言的烘托基本完成了感性的教育目标。但是对于理性的教育目标即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起源的关系讲得不够透彻。

在答辩环节,评委老师提问,关于如何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概念,我阐述了我理解的多元一体,即是各文化遗存在地域分布上大不相同,在出土文物上也有各自的文化标签,但其发展脉络如陶器玉器的生产、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都有着相同的趋势,向中原文化靠拢,所以形成多元一体的特点。在现在看来我的理解也很片面,专业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