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2: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出示西汉建立者刘邦图片,承接上节课楚汉战争的内容,讲述西汉的建立。展示《驷马安车》图,讲述为统治者拉车的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匹都难以找到。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起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图为西汉驷马安车,安车是当时的一种坐乘车,常架四匹马。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相同颜色的四匹马,将相大臣只能乘牛车出行,可见当时经济凋敝。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使王朝唤起生机,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读PPT内容分析即可。
设计意图:西汉初,揭示经历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社会满目疮痍,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物价飞涨,进一步阐述西汉初年的落后面貌,进而引出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将采用何种措施来统治国家。
出示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并点明原因,经过休养生息,最终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黄老无为思想,黄老之学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皇(黄)帝的学说,主张养生并最终得道成仙;“老”是指老子的学说,主要包括治身和治国。遵奉黄老之学使汉初社会恢复了元气。让人们休养生息,给人们安定的生活环境,到了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期间,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显著恢复和发展,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图表呈现汉高祖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形成系统的认识,便于识记知识点。
汉初还继承秦朝的各种制度,史称“汉承秦制”,通过讲述唯一一个有改变的制度:郡国并行制度,阐明其弊端与结果: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地方势力过大,最后发生了七国之乱,冲击了中央集权。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明显的变化。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即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结果造成诸侯王权力较大,“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与地方割据无异,形成了王国问题。我们也要看到,郡县制增强了各王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便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生产,但这还是给汉王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汉高祖刘邦从西汉建立到其去世之前,主要精力就用在了铲除异姓诸侯王上,最终铲除了其分封的七位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到汉景帝时,汉初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威胁,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封国,在吴王刘濞领导下,同时发动叛乱。他们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以掩盖其进攻中央的真实目的。景帝最初处死晁错,赦免七国叛乱罪行,恢复封地,以促使七国收兵。但战乱并未平息,景帝最终用武力平定叛乱。叛乱平定后,景帝将封国的治民权和官史任免权收归中央,诸侯只剩下“衣食租税”的权力,势力大大减弱。汉中央收府对王国的控制得到加强。这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情境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历史问题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