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2.1:主体讲授之第一部分:天下一统——秦的建制守业

环节2.1:主体讲授之第一部分:天下一统——秦的建制守业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秦统一的时代背景、过程和制度创设展开,逻辑清晰分明,结合多种史料解读,学生能够深入知识背后的历史,自主探寻历史背景和制度创设之意义。

1.秦统一的时代背景

学习任务:从时空观念入手,回归秦统一六国前的历史局势,认识统一的时代发展大势。

情境呈现:展示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两幅地图。

生活动:观察国家的数量和版图,找出相应的变化,并分析其背后体现的时代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引发思考,探究秦统一的时代背景,学生很自然从这三幅图得出历史走向统一这一趋势。

学习任务:统一的时代发展趋势下系统剖析秦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情境呈现:战国时期地图,秦统一前地形图。

学生活动:自主分析政治分裂局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利之处,观察地形图,抓住秦统一的地理优势和物质基础优势条件,结合上节课所学商鞅变法等内容理解历代秦王励精图治的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地图国家分裂局面以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引发思考,探究秦统一的经济需求;通过抓住秦国地形易守难攻以及“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的地理位置优势,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是秦国有能力统一六国,继而一统天下;通过回顾第二课中所学商鞅变法、各国诸侯尤其是秦王的励精图治、广纳贤才的措施,学生很自然得出秦统一的主观条件。

2.秦统一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大事件时间点记忆。

情境呈现:秦灭六国战争局势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秦始皇南平百越。

教师补充讲解远交近攻,先维持和远方大国表面上的友好关系,而攻打距离较近的国家,最后再攻打远方大国,实现一统。

北击匈奴、南取百越的军事征服,扩大版图:

公元前218年派大将军蒙恬北击匈奴大获全胜,又在214年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至此,才真正完成了统一,秦朝疆域也扩大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至长城这样一个版图。秦朝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取百越三个过程演示秦统一的过程,再配合讲解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概述秦统一的过程,以历史解释的形式呈现。

3.秦朝的各项制度建设

学习任务:学生重点识记各项制度建设的内容,通过阅读史料、小组讨论,探讨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及其影响。

情境呈现:文字史料解读为主。

材料1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材料2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卷五

材料3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生活动:找出材料关键词,并分析皇帝制度特点。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交流问题,并得出答案。

教师解读材料:

第一则“始皇帝二世三世传之无穷”,反映了世袭制的特点——皇位世袭;第二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独尊;第三则“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有最终的决定权——皇权至上。

情境呈现:三公九卿示意图,文字材料。

问题1:三公九卿制设立的原因和内容?结合相权与皇权的关系回答。

三公九卿制:为限制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太尉掌管军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传达皇帝诏令。

问题2: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4 在皇帝之下,重要的中枢官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博士。……皇帝左右的几个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就处于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也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后均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林剑鸣:《秦代中央官制简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第38页

从三公九卿示意图可鲜明得出分工明确的特点,从林剑鸣的这则材料中可解读出以下关键信息——相互牵制的状态,从而体现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最后均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体现皇权至上、君主专制的特点。

设计意图:深入探究制度背后的权力博弈问题,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三公九卿制设立的原因,结合其特点和内容思考相权、皇权博弈后产生的影响——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情境呈现:知识点剖析。

郡县制的相关内容:按照课本第15页的讲述,“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学习任务:结合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对比分析郡县制的内容及其先进之处。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长官归属于国家官僚机构体系中。长官无封地,非世袭,与分封诸侯不同,权力较弱;有俸禄,可调任,体现郡县长官存在于国家体系之内的,享受国家俸禄,并且在地方上不易形成小集团。最终带来的影响是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血缘贵族政治过渡到官僚政治。

设计意图:课本上对于郡县制并没有过多介绍,但这项制度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措施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理解中央集权这一概念意义重大。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与分封制对比的方式,分析郡县制的不同之处和先进性,理解中央集权的概念。

情境呈现:官职金字塔示意图,逻辑关系分析模块。

归纳总结:秦始皇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教师解读“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秦朝的国家体制:地方上,通过郡县制将地方的权力集中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实现中央集权;而在中央,又由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这样一来,全国听命于国君,实现君主专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过渡: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是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另一方面则是实现社会文化领域的认同。

情境呈现:图片+措施同时呈现。

统一文字,推行小篆;统一货币,发行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马轴长;大修驰道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朝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交通各个方面都完成了统一。

设计意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按照逻辑关系,从嬴政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组成的中央制度与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度相配合,再辅以社会文化方面的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来展现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

秦制度的顺利施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结合课前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教师选取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学生概括得出法律制度相关特点。

问题:解读材料信息,找出关键词句分析,秦律特点有哪些?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什么?

教师解读:“臧一钱以上,斩左止”一句,分析秦律的特点是轻罪重罚,“五人(共盗),不盈五人等”体现细密严苛。

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罚的特点加重人民负担,引发矛盾,埋下隐患。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认识到在秦朝措施实行过程中是通过法律条文为维护工具。师生共同解读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一则材料,得出法律条文的特点和影响。

秦朝不仅有着专注于法律制度条文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还有侧重于记录社会生活、行政制度的里耶秦简。课本上就有关于里耶秦简户籍制度的相关材料。

学习任务:解读里耶秦简两则释文,认识编户制度在秦朝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实物史料和文字史料相互印证的作用,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情境呈现:图片+释文同时呈现。

材料5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里耶秦简·户籍簿》(见《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页)

分析得出这则材料很像现代的户口本,记录户籍地、户主及家人信息,用于征发赋役。

材料6 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

——《里耶秦简·户籍簿》第八九四条

分析解读材料,记载人物的户籍、外貌特征等,很像现代的身份证,用于辨别身份,防止冒充违法犯罪。

教师解读编户制度意义: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编户民到一个地方,政府就能掌握那一户的人力资源,政府掌握全国户籍,就可以对国家资源作出相应调配。有确切的劳动人口数字和年龄组别,就能根据相应人口多寡进行土地分配和征发赋役。

秦朝的户籍编排、登记与管理,是与其军事、治安、赋役制度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种先进的户籍管理体制,才得以控制民众的居住、移动、财产乃至婚育与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土地、山林、矿产等基本经济资源,征集税赋、征集粮草、征集兵役、征集劳役作为保障国家安全,扩张军事,维护统治,巩固利益的重要措施。甚至通过户籍管理,推行教化,宣扬伦理观念,从而达到对民众的长期统治。

设计意图:课本上的《里耶秦简·户籍簿》的内容分析二重证据法的应用,即里耶秦简的出土使得原来只能在文献上看到的秦户籍措施在实物中得到印证,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而户口本和身份证的设计可以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出现这样的制度?制度的背后有何原因、对后世有何影响?

4.秦天下一统的影响

材料7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8 秦汉以后,六合为一,天下一统,从此以后,人们观念上的中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其范围是与作为中华民族主题的王朝边界相吻合的。

——孙晓春:《华夷观念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38页。

问题:秦朝通过诸多措施巩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两则材料,小组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①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奠定基础。

②结束割据混战,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③促进民族交融,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④初步奠定疆域,巩固国家统一,增强华夏认同。

设计意图:秦朝自“六王毕,四海一”之后,结束混乱纷争,赢得和平统一,奠定了国家的基本疆域版图,其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各项社会文化措施促进多民族文化交融共存。学生需要深刻认识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培养其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