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为基
1.抓纲举要,设计内容
在我看来,内容是课程的核心。面对新教材,怎样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侧重点,如何利用好新教材进行教学,如何在这样的过程中贯彻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等,都是在进行内容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此,在内容的设置上,需要我们通读教材,详细了解教材内容。这不仅是看本课讲述了什么内容,还要看在讲述这些内容时,教材中的哪一部分被展开分析、哪一部分可以简略叙述、本课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选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是否可以引用教材中其他部分的材料如拓展与探究栏目的材料等等。
2.问题导向,引领思维
在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这一原则是各位专家学者屡屡强调的原则,也是历史学科高效教学的重要原则。在我看来,问题导向原则之所以适合贯彻落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基于对内容的讲授与锻炼学生能力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对学习内容的讲授。如若只阐述基本事件,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也可以了解史实,如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便微乎其微,甚至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意识分析教材,譬如思考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等。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分析教材设计意图,整合教材中提供的正文、史料等丰富的教学材料,采用问题的形式将本课所述的内容层层串联。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历史本身发展的逻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这也正是问题导向原则的另一重要作用,即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落实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采用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指向性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中。学生可以在思考问题中培养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对史料的分析、解释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为历史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分析学情,有效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同样应该注重高中这一学段特性,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首先应关注到面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初中知识作为支撑,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性。正如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所述:“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初中的历史教学亦有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既要避免把高中的教材讲成与初中教学无异的内容,又要调动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与初中所学知识进行衔接。
如在第6课中,初中的历史教学已经对唐前期三位君主的主要为政举措和历史功绩进行详尽的表述,故而在高中学段的设计上,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宏观的概述。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在调动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措施与唐前期的盛世局面有何关联”“唐前期的统治者又是为何要实行这样的政治举措”等问题。
另一方面应注意的是该课堂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在内容的设计上突出重点即可,不宜在内容的设计上过于繁杂艰涩。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述:“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而这也正是《中外历史纲要》所承载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的拓展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不宜选用太过难的、偏的、学生不易理解的材料。在整体内容的设计中也应该时刻关注这一点,不宜把高中必修的历史课上成过分高深的研究课,而这也是我在课程设计中时常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