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至六课的内容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各个朝代的通史,第七课则将学习重点放在隋唐制度的“变与新”,是对前面国家制度的总结升华,而本课则是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发展当作重点内容。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继承性、融合性,更具有创新性。正是这个时期文化的发展,才有了唐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空前繁荣的盛世局面,也使得中华民族树立起了以华夏文化为内核的强大的文化自信。
本课主要涉及东汉以来,尤其是隋唐时期在承袭前代文化科技和融合周边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形成的唐代文化盛世,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唐朝统治者“三教并行”的政策,以及唐代韩愈提出的儒学复兴,以儒学思想为中心的华夏思想文化体系吸收了外来的佛教以及本土的道教的优点。三教合流的趋势逐渐浮出水面,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内核得到了升华,华夏文化也因此在唐朝走向了新的高度。
二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一方面表明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与三教融合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内核的提升有很大关联。由此可见,文学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发展,在唐代的盛世时期达到了鼎盛。
三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随着唐代盛世的到来,社会安定,加上生产力发展对各项实用性技术的需要,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技术在实践当中的积累,最终隋唐时期的实用性技术才被创新。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也就是从不断地积累到最终创新的一个过程。
四是在中外交流方面,唐代的文化盛世不仅是吸收了周边各个地区和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是对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文化辐射,如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从宏观的角度考虑,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的东亚文化圈,华夏民族也建立起了空前的文化自信。
而这四方面,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方面相互影响,这才使得整个唐朝的社会空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