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其他学科教材对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教材在编写时注重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所以在反思教学时我也关注了其他学科的新教材的编写状况,并有了一些收获。拿高中语文新教材为例,它的整体改动也非常大,比如原来的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以体裁作为划分课文所属单元的标准,说明当时学习语文时基本的技法是主要的。而现在的第一单元有诗歌、散文、小说,新教材把各种体裁放在一起,以主题为先,如第一单元既有《沁园春·长沙》,也有铁凝的《哦,香雪》,还有茹志娟的《百合花》等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年轻人怎么去看待世界。从主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新教材编辑的第一单元,是先让年轻人懂得自己,看懂优秀的年轻人是怎么做的,从而反思自己应该怎么用青春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我总结出了两点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一是新语文、历史教材都注重主题。这需要通过学生自己感知而不是死记硬背理解知识,说明光靠以前的死记硬背是无法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考,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靠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新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契合的。
二是从单元内容上分析,高中语文的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青春的价值,青春应该创造出怎样的价值。这说明新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用历史新课标的术语叫家国情怀,这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教材课标如此设计是因为我们如今面对的学生都是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大多数是2001年至2020年这二十年出生的,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正值他们30岁至50岁的黄金年龄,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未来中国所需要的是具有智慧与能力,拥有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能够站立于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人,这也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所以作为未来的历史教学者,我们应认清历史方位,审视教育使命,为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中华儿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