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3:“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的政策

环节3:“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的政策

那么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该如何管理呢?这是秦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他的智囊团面对的一个挑战,那么君主应该拥有哪些权力?官员该如何设置?地方又要如何管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大问题。秦朝的政策,即秦朝的治理方略。我们来看看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以应对考验,改变原来家天下的局面,使得“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1.皇帝制度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想树立自己的权威,先从哪一步做起呢?他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王。”先从取名字做起,得取一个好名字。

皇,王也,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秦始皇又自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就把君主的名称定为皇帝,自称为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得与众不同啊,他规定皇帝的印叫“玺”,命为“制”,令为“诏”,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这都体现出了皇帝制度的第一个重大特征,即皇帝独尊。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从中能窥探出秦始皇的心思,他费尽心力打出的江山是不会随便交给外人的,他要保证登基血缘的正统性,也就是要让皇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也就是皇帝制度的第二大特点——皇位世袭。

另外,此时,政治经济权力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官职是要由皇帝直接任免而不是世袭的了,干不好皇帝是可以炒鱿鱼的,打破了之前的世卿世禄制度,体现出皇权至上的特点。

皇帝制度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2.三公九卿制度

那围绕皇帝呢,就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官僚系统,中央逐渐形成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掌管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当然九卿不是实数,是一种泛指,指管理数量很多。

三公彼此牵制,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君主专制。

3.郡县制

那么我们说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是如何管理的呢?

当时朝廷中,针对如何管理地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以李斯和王绾为代表就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廷辩(读材料)。

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李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各位同学,你们更加支持哪一种观点呢?

(1)预设情况一:有同学支持王绾,王绾主张继续实行分封……(材料)得到了群臣的支持,群臣皆以为便。但是,不知道同学是否还记得,我们在讲西周的时候,地方是按照分封制管理,分封制按照血缘等级层层分封,拥有土地和人民。这种分封最终逐渐形成了割据局面,周天子最后无地可分,导致统治秩序最终走向了崩溃,于是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所以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太合适的。

(2)预设情况二:大家的想法与秦始皇也是不谋而合。其实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从历史上看,分封是当时西周绵延百年的重要因素,但是它是通过血缘来维系的,随着时间流逝,血缘逐渐淡化,诸侯掌握着强大的权力,这就为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埋下伏笔。而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会让历史重演吗?当然不会,因此,秦始皇把曾经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已经实行的郡县制在全国内大力推行。

总之郡县制和分封制是截然不同的,郡县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县令,这是对旧的血缘纽带的贵族政治的一个极大冲击与改变。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的郡县官僚整体,奠定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影响深远。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体现了地方对中央负责,无论地方还是中央都对皇帝负责,这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一种政体形式,相对于民主而言;而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机构,简单来说,是地方服从中央。而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要听命于皇帝,这也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制度打破血缘纽带,构建了官僚政体,因此柳宗元称秦朝为“公天下之端”。

5.统治措施

除此以外,统治者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初中我们就学习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但是秦朝对于刑法要求也很严苛,云梦秦简中就记载了当时的律法,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秦国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另外,通过考古发现了秦朝的编制户籍,户籍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管理,也便于收税。自其形成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制度。

总而言之,秦始皇的种种措施不断巩固着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从而促进国家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史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出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与“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引导学生分析王绾和李斯二人对于地方管理体制的观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分封制的弊端,从而得出郡县制实行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图示讲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