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

(三)总结

以上便是我在这次大赛中,从反思自己讲述的内容、观摩其他选手的课堂与理解评委老师点评的内容出发,对运用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为相长,不可能截然对立。无论是从侧重于学生还是教师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关于教学的内容设计还是具体实施,我认为在教师设计课堂时,最重要的仍然是对于内容的设计——这不仅是一堂好课的重心,也是灵活实施教学的保证。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该做到从课标出发,读透教材;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从历史学本身出发,设计逻辑关系合理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出发,设置有效的问题与线索,帮助学生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扩展自身的专业学习尤为重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我在本次大赛中尤为感受深刻的。基于这样的反思和对自身的重新审视,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学习,加深自己对于优质教学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点评意见:

以问题导向为原则,以“从统治者的政策与作为看王朝兴亡”为中心线索,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兴亡的原因”“唐朝盛世的表现与原因”和“唐朝后期衰亡的原因”等三大问题,教学设计的观点有创意且合理,这是本设计的重要亮点之一。

基于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定位与处理均比较到位,能体现出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语言表述准确科学。

本教学设计选用了9则文字材料,8张图片资料,数量偏多,但选材注意到了教学的针对性,运用较为恰当。

本课教学以问题链推进,教学逻辑结构清晰,线索式板书设计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把握时代特征,又能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史事,相当不错,惜缺少时间要素。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以“统治者的政策与作为”作为线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资政育人、以史为鉴的意识;将民族交融作为本课重点之一,既承前了上章的内容,又突出了隋唐时期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史上的空前历史地位;各种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多种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线索式板书设计较为明了、形象,有历史过程感等。

紧扣教材内容呈现相应的补充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较易落到实处;本课较为着力于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体现了学习历史的根本要求等。

“统治者的政策与作为”很难看到统治者的言行细节,学生活动几乎全是被动的,更没有生成教学等,是本课较为遗憾之处。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