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进策略

(二)改进策略

完成这一教学设计的过程尽管辛苦,但也难免存在些许遗憾。

首先表现在教师讲述过多,学生活动略少。虽然在备课过程中我努力从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中找到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而且设计了一些自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如“秦隋对比”“民族政策连连看”以及小组讨论“隋唐时期兴盛的原因”等。但真正到讲课环节中还是无法避免惯有思维以教师活动为主,特别是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始终在按照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在开展。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在于自己的教学目标意识不明确,尽管行为主体都是以学生来描述,但本质上还是希望通过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置使学生达到怎样的目的。另外对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把握还有不足,掌握不好对学生引领的度。这就要求我不断投入实践,争取机会多上讲台,不断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今后也应当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如何从学情分析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其次,我感觉自己这节课对教科书的一些基本内容处理还不到位。尽管这节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但对于教科书提供的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和问题(如对大运河的评价,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等)挖掘得远远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今后我会在备课过程中更加重视对教科书的处理,真正在吃透教科书的基础上再去进行补充、拓展,让有价值的材料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营养,从而保证基本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我重视的问题,比如对于部分史料的解读还略显粗糙,仅仅站在当下的视角去分析,忽视了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另外在时空观念的落实方面也需要加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跟随老师们进行研究,研究历史问题,研究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技能,研究学法指导,真正让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境界,努力呈现出更多优秀的教学课例,真正上出令人满意的“精彩一课”。

点评意见:

以“开放的时代更繁华,繁华的时代更开放”为课魂,追踪时代变迁的踪迹与历史发展的脉络,设计观点鲜明而合理。

基于对课标、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难点,聚焦稍嫌不足。将本课教学内容建构为“繁荣与开放的奠基期”“繁荣与开放的鼎盛期”和“繁荣与开放的终结期”三个板块,有创意。

史料选择类型丰富,数量偏多,难度偏大,但运用较为恰当。提纲式板书,辅之三大板块的线索,整体逻辑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可惜板书缺少时间要素。

教学反思比较到位。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立意或“课魂”较为准确地体现了隋唐这一时期有辩证关系——“开放的时代更繁荣,繁荣的时代更开放”;由奠基期、鼎盛期、终结期构成的主线,基本包括了本课所涉及主要内容,并使之具有历史过程性;就文本而言,引入的资料多样化,活泼了版式;有意进行了历史比较、历史细节的教学等。

注重调动学生情绪,经常让学生作出齐答,但这一方式太幼儿化了。让学生讲述的方式较好,但文本看不出学生何以讲得出来。

从文本之中,很难完整地看出其立意或“课魂”被实现了。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

【注释】

[1]吴宗国:《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4页。

[2]瞿林东:《文明的颂歌》,《文汇报》1993年4月13日。

[3]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年,第30—31页。

[4]杨朝晖主编:《论历史教育的魅力》,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