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要点的讲述缺乏过渡

(四)部分要点的讲述缺乏过渡

在讲述完旧石器时代后,我直接讲述新石器时代,没有说明旧石器时代怎样过渡到新石器时代,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化历程。我可以引用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补充对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生活状况的讲述,让学生对新石器时代文化人类生产力发展有更多了解,帮助学生理解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变化。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比赛反思总结,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师兄师姐以及同学们的指导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我难以取得此次成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能参与此次比赛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一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点评意见:

本设计的突出亮点是教学目标把握较为精准,基于高一年级的教学水平层次控制较好。

本教学设计基于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到位理解,观点合理,整体思路清晰,教学内容按学习逻辑整合为“石器时代下的‘满天星斗’”和“青铜文明下的‘家国一体’”两大部分,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文明起源、国家产生及早期国家的特征”这三个关键词抓得相当准,三维目标准确、合理、清晰,教学重难点表述简洁明确,实现了聚焦。可惜本课的板书设计未能加以体现,且缺少时间要素,这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过程逻辑结构清晰,展开合理,并注意到了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引用的材料种类多样,有助于综合地涵养学生的史学素养,但数量过多,考虑到这是高一年级第一节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操作恐怕会遭遇困难,建议要做力度较大的精选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教学设计,用“石器时代下的‘满天星斗’”和“青铜文明下的‘家国一体’”两大目,整合教材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课内容,又准确地概括了中国这两个大历史时期的突出的特点,并较为充分地说明了“文明”这一概念;如此处理教材内容,表明任教者视野宽阔,具有较高的历史概括能力。补充的资料较为权威,有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关于夏启继位方式的不同史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史料的态度,很难得。关于“满天星斗”和“家国一体”的解释,充分而不失简洁;文字和图片交替使用,较为恰当合理等等。

结合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让新改所要求的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其中;就本案而言,行文流畅,讲课如此,能够保证学生较为饱满的学习热情。

在内容处理上,若能增加一两个细节,讲出文明初创的艰辛以及早期国家如此状态的必然性,可能会使本课达到一个更高境界。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