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1:导入(3分钟)

环节1:导入(3分钟)

教师展示《资治通鉴》的史料记载,创设唐太宗与高士廉的人物情境,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打破惯性思维,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唐太宗李世民】命你等遍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

【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崔民幹为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不知世人何为贵之!而卿曹犹以崔民幹为第一,是轻我官爵而徇流俗之情也。

——摘自《资治通鉴》卷195《唐纪十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唐朝初年,最尊贵的是哪个姓氏吗?

预设学生回答:李氏,因为皇帝姓李。

教师过渡:不仅大家这么想,唐朝皇帝李世民他也是这么想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贞观初年,唐太宗为了编撰《氏族志》,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按照地位、品行、家世等标准对各大姓氏进行排序。出乎唐太宗意料的是,排名第一的竟然不是作为皇族的李氏,而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博陵崔氏的崔民幹。可以看到,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世家大族的地位竟然要高于皇族。那么,世家大族为何如此强大,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展示两则名词解释的材料,引导学生分别从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的角度出发认识“世家大族”这一群体,自然带出本课教学主题——从世家大族的地位看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师明确:美国的汉学家伊佩霞所言,世家大族的成员出现在王朝正史中,其地位不蝉附于政治联盟,说明这些人是在政权更迭中世代为官;其地位独立自主,而这种自立源自多种资源,概括起来便是高于平民的权力、积累财富的特权和崇高的声望。而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则表明,世家大族的子弟有着超于平民的特权,造成礼教崩弛。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中外学者的论述,引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从“家族命运”的角度思考隋唐制度变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