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讨论阶段

(三)课后讨论阶段

在参加完本次大赛后,我与在大赛中认识的同学朋友以及我的指导老师都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首先感谢各位同学的鼓励以及老师的教诲。和同学讨论之后,我发现大家和我的困扰是一样的。由于本次参加比赛的都是2018级大三的同学,都没有参与过实习,对于教学的把控特别是教师语言的运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对于课堂的提问的把握,总感觉不够精准,缺乏历史的精准和理性。在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上,也不能精准引导学生向设定的方向思考,会绕弯子走弯路。这也是带有共性的问题。

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也发现,我的课堂立意不够突出。教学立意可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新课标的术语叫家国情怀,就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家国情怀。这是教学立意,而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外面硬加到内容中的,而是要从本课内容中自然生成的。那么老师在教学中怎么能自然生成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这需要老师精选一两个内容补充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中体现过去人们的生活、他们的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所思所想,善的作为榜样,恶的引以为戒。如果能达此目的,那么教材中的知识点多讲一点、少讲一点觉得都无关紧要。当然这涉及怎么讲的问题,或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那么新课改提出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我们实际的课时容量,与我们有限的课时是不匹配的。所以我们觉得最好的教学实际是教师讲述和学生活动相配合,那作为常规课堂教学,首先要确保能够把一节课的内容讲明白,在此基础上把一些重点内容转化为合作探究活动,其他的内容都用讲述法就可以了。教师主要是为重点内容做时空背景,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是要以课标为依据的,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这一切也都要求我们对于教材更深刻地理解,对教材编写逻辑更透彻地把握,对知识点更合理地断舍离,对历史思维更灵活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