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阅读

2.阅读

“阅读”是“读(看、念)”的书面语说法,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高频常用词。此词大约始见于唐代,《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颜真卿《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太夫人慈和勤俭,睦于亲党。公性纯孝,居常不离左右,阅读书史。或时疾病,公辄累月不茹熏,家中礼忏不绝。”《汉语大词典》始见书证引宋曾巩《徐禧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周阅读;惟忠实不挠,可以司论驳。”其实尚可提前。但是此词在清末以前用例罕见。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发表于1902年)第三回“求新学三大洲环游 论时局两名士舌战”:

且说毅伯先生于传受家学之外,久已立意要讲求那世界的学问,想学外国的语言文字,但因香港英人所设的学堂气习太坏,学课程度亦低,其余中国各处学堂都是一样,因此不往就学,却自己买些英文读本文法等书,自行研究,靠着字典帮助,做了几年工夫,早把所有英文书籍都能阅读了。

这大概是比较早的白话文用例。此后就常见了。

以上是产生于近代汉语但是古代不常用、到了现代汉语正式书面语体中才普遍使用的例子。

朱德熙先生(1987)曾论及现代汉语书面语的不稳定性,举了一些语法方面的例子。我想这种不稳定性也表现在词汇上,下面试举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