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电子化和网络化是辞书发展的必然方向
报载: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将启动“大修”工程,并于2015年出版第二版第一册,预计2020年完成全书25册、约6000万字的编纂出版工作。此次编纂修订的目标大致确定为:修订释义1万余条,新增词条或书证10万—12万条。全书修订量将超过30%。国家出版基金将斥资2700万元予以资助。[1]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部“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权威工具书”的特大型汉语语文工具书,在学术界呼吁多年之后,终于要进行全面修订了。“‘国语大辞典’是一国文化的象征”(《日本国语大辞典》序言),“辞书甚至堪称一国文化的晴雨表”(《日本辞书辞典》序言),这些话充分说明了辞书特别是“国语大辞典”(在中国就是《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的重要性。大型国语辞典的编纂和修订理应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中国正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汉语热”在全球方兴未艾的今天。
但是,我觉得中国更需要一部与国家形象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在线《汉语大词典》。
纸质读物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据报载,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新闻周刊》都已经彻底数字化,印刷版只有《时代》还硕果仅存,但是《时代》最终恐怕也难逃告别纸质版的命运。[2]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随着计算机、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辞书也已经从传统的纸本印刷走向电子化和网络化,而且这将是辞书发展的必然方向。正如《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主编J.Simpson和E.Weiner所说:“电子辞书是未来辞书,它将是未来大多数人查阅的辞书形态。”[3]事实上,作为全世界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20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第四版起将停止推出纸质版,全部改为网上付费阅读。[4]
《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作为迄今最权威的两部大型汉语语文辞书,出版以来影响巨大,好评如潮,利用率极高,同时修订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汉语大字典》已于2010年出了第二版,虽然比第一版有所改善,但是修订不够彻底,难惬人意。[5]可以说,在传统编纂和修订模式下,这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如何避免这种遗憾?有没有万全之策?这里不妨野人献曝,提出编纂在线《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可以类推)的建议和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