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差异】
2025年10月14日
【方言差异】
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069 肚子”地图,大部分方言说“肚子”,还有许多其他说法,详见表3。
表 3
② 斜杠后的数字是《汉语方言地图集》所设的该方言区的调查总点数,斜杠前的数字是其中说该词形的方言点数,比如“268/323”表示:官话区所调查的方言点总数是323个,其中说“肚子”的方言点有268个。下同。
③ 原注:不包括“肚子”。
续 表
以上说法可以归纳为“肚”和“腹”两系。
“肚”系是主流,又以“肚X”为主,X可以是词尾“子、哩”和其他成分(即表中的“肚—”),也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皮、屎、腩、瓜、煲、箩、拐、坛子、囊子”等,有些本字不明,如“拔=、光=、饥=、□[pɛ53]、□[lo阳去]”等,这些名词性成分取义途径各不相同。其中通行地域广的主流词形是“肚子、肚皮、肚—、肚屎”这几个,“肚子”是大官话区的主要词形,也是普通话的用词。“X肚”则只有“屎肚、涴肚、大肚、条肚、得=肚”等不多的几个,零星分布在粤语、闽语、吴语、客家话和平话的少数地点。值得注意的是,单音词“肚”还有广泛的保存,集中在南方各区,北方主要是晋语,说明晋语在北方话中的确比较古老。单说“肚”是中唐“肚”取代“腹”以后的历史层次,尚未受到复音化的影响。
“腹”系主要分布在闽语和吴语,属于隋唐以前的历史层次,又以单说“腹”最为古老。复音形式都是“腹X”而无“X腹”,X除“佬”为词尾外都是名词性成分,其中闽语最通行的词形“腹肚”[32]是新旧成分的“合璧词”,这也是闽语的特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