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事
《临济录》有2例:
(1)有一老宿参师,未曾人事,便问:“礼拜即是?不礼拜即是?”师便喝,老宿便礼拜。师云:“好个草贼!”老宿云:“贼,贼!”便出去。
(2)黄檗见来,便问:“者汉来来去去,有什么了期?”师云:“秖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
袁宾(1990:156),袁宾(1994:12),袁宾等(1997:237)及袁宾、康健(2010:349)“人事”条均释作“礼拜,参拜”,大意虽是,但欠准确。《临济录》中“礼拜”10见,[41]既可以是初到时(此最常见),也可以是在问答中间,如:“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或者告退前,如“师礼拜退”,总之它没有时间限制。而“人事”则只能是刚见面时。可见两者并非等义词。入矢义高注:“初次见面时打招呼。”(第159页)大致不误,但尚欠确切,“人事”也可以是第二次见面时用,如例(2),因此准确的释义应该是“刚见面时打招呼”。韩语中的汉语借词“人事”有“行礼;打招呼;寒暄”义,正是保存的这一古义。又,袁宾(1990:156)以“人事 参人事”出条,说:“‘参人事’也是参拜的意思。《五灯》卷五,孝义性空禅师:‘僧参人事毕,师曰:……’”这是误解,“僧参”后面应该逗开,“参”是参见,“人事”是展坐具行礼(详下),是两个并列的动词,“参人事”并非一词。
关于禅门“人事”的具体仪式,古人有如下解释,可资参考。《临济录撮要》:“人事者,展坐具之义也。《[祖庭]事苑》云:‘展坐具:《[大宋]僧史[略]》云:“昔梵僧到此,皆展尼师坛,就上作礼。后世避烦,尊者方见开尼师坛,即止之,便叙暄凉。又展,犹再拜也,尊者还止之。由此只将展尼师坛拟礼为礼之数,所谓蓌拜也。如此设恭,无乃太简乎?然随方清净者,不得不行也。”今丛林尊宿亦行此礼,所未便者,僧方展坐具,即反答一拜,实为倒置。往往辄谓一展即当三[42]拜,不知何据而为此言。所谓蓌者,诈也。卑以诈拜,而尊实答之,既重轻之不分,使后世将何以为法耶?’此《录》‘未曾人事’者,不作展拜礼也。”《临济录夹山钞》同,最后还多了几句:“而今而后,慎勿言答拜之礼,以取笑于傍观。”[43]并释例(1)云:“此老宿不拘人事也。”[44]关于“人事”时要“展坐具”,禅录中多有实例,兹不赘引。
“人事”一词禅录常见,无著道忠《葛藤语笺》归纳为三义,所释最为简明:“忠曰:凡三义:一见人行礼曰人事,此《临济录》‘人事’是也;二馈赠物;三姓氏生缘。”其用作第一义者,《五灯会元》和《古尊宿语录》等禅籍中颇多见,不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