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聆听
2025年10月14日
3.聆听
我在台湾参加学术会议,不止一次遇到报告人最后一张PPT出现“谢谢聆听”的字样,当时着实感到惊讶,后来才知道这是台湾的用法,台湾同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45]这里实际上牵涉到一个“听”的书面语对应词缺位的问题。我们来看两部权威辞书对“聆听”的释义和举例:
汉扬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后多用于书面语,常指仔细注意地听。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徐迟《牡丹》六:“魏紫坐在包厢中,凝视着舞台,聆听着歌乐,不觉以为所有剧中女主角都是她自己。”(《汉语大词典》)
〈书〉动 听:凝神~|~教诲。(《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虽然两部词典都没有说明“聆听”一词的使用特点,只是指出了它是个书面语词,但是从所举例子(尤其是“聆听教诲”)中不难看出,把“聆听”用于别人听自己说话是不合适的,我觉得这种场合可以用“垂听”。[46]问题是,“聆听”和“垂听”都带有敬辞的色彩,两者在用法上可以互补,而真正相当于“听”的中性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实际上是缺位的。[47]也许由于语体需求的促动,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跟“听”对当的双音词出现;[48]或者“聆听”的台湾式用法被大陆接受、取得“听”的书面语对应词的合法地位,也未可知。我们拭目以待。[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