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装腰
2025年10月14日
2.装腰
师到径山,装腰上法堂见径山。径山方举头,师便喝。径山拟开口,师拂袖便行。
“装腰”仅见此例。《临济录撮要》云:“装腰者,行脚僧不具威仪貌。装腰者,装包行脚之义。《[百丈]清规》下装包之法:‘用青布袱二条,先以一条收拾衣被之属,仍用油单裹于外;复用一条重包于外,四角结定,用小锁锁之;仍系包钩于上,袈裟以帕子缚定,入腰包,系于前。’装腰者,系腰包上法堂也。”元继祖等编《昙芳和尚语录》卷上述此事,就作“装腰包直上法堂”,可见“腰”就是指腰包。《临济钞》:“或抄:行脚底也;挂平袋便上法堂也。”《临济录夹山钞》:“此行脚底也。且恁么作略惊动五百众,而更令知有此事也。可谓善巧方便也。唯非惊动五百众耳,又疑杀天下人。”无著道忠《临济慧照禅师语录疏瀹》:“装腰者,不释旅装也。”入矢义高注:“穿着去旅行时的服饰。”(第175页)所释大意皆是。
许少峰(2008:2440)“装腰”条释作“同‘装幺’”,引此例及《朴通事》:“你说甚么话!他如今气象大起来,装腰大模样,只把我这旧日兄弟伴当们根底半点也不采。”“装幺”条则释作“摆架子,装腔作势”(又作“装夭”)。这真是扣盘扪烛之谈了。《朴通事》的例子也完全是误解,原文当读作“装/腰大/模样”,“装腰”并非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