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日”“月”*
摘 要 文章从纵、横结合的角度讨论汉语中的“日”“月”这对基本词,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主要观点有:(1){太阳}的名称,在现代方言中主要有“日头”和“太阳”两大系;在汉语史上则有两大变化:一是“日”的复音化,二是从“日”到“太阳”的历时更替,更替过程至今仍未完成,但“日头”正处在急剧消亡中;“太阳”取代“日/日头”可能跟避讳有关;“太阳”呈现出“长江型”分布的特点。(2){月亮}的名称,在方言中只有“月”一系,最重要的是“月亮”“月光”“月明”和“月儿”四种形式;历时演变主要是复音化,其中“月光”和“月明”都产生很早,中古已见,“月儿”始见于宋代,“月亮”则出现于明代;“月亮”是从主谓短语凝缩成词的,结构与“月光”“月明”相同;“月亮”很可能是一个“长江型词”;文章勾勒了“月明”“月光”“月亮”三个词在历史上可能存在的演变关系。(3)“日”“月”这对“姊妹词”的演变历史有同也有异:“同”主要表现在复音化、“长江型”分布和历史层次三个方面;“异”则主要表现在词汇更替、复音化方式、词尾、单音形式和尊称形式五个方面。
关键词 基本词 历时演变 共时分布 汉语词汇史 日、月、太阳、月亮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11BYY062)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好友姚永铭先生、朱冠明先生和博士生胡波、任玉函对本文写作提供的帮助。岩田礼教授、秋谷裕幸先生、朱冠明先生和友生高列过教授、真大成博士、贾燕子博士、钟小勇副教授以及博士生胡波、李雪敏等对本文初稿或修改稿提出过很好的意见,笔者多有采纳。文章初稿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16届年会(2012.8.21—23·云南大学)上作大会报告,承朱庆之、魏钢强、汪化云、夏先培等先生提出意见或提供方言资料;修改稿曾在“《太田斋·古屋昭弘两教授还历记念中国语学论集》刊行记念研究会”(2013.3.16·早稻田大学)上作过报告,承平田昌司、远藤光晓、岩田礼、太田斋、古屋昭弘等先生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上述各位的指教和帮助,笔者在此深表谢意。文中错误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太阳(sun)和月亮(moon)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大天体,代表它们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任何一家的核心词表都少不了它们俩。本文从纵(历时演变)、横(共时分布)结合的角度讨论汉语中的这对词,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文中所用的现代汉语方言资料主要依据曹志耘主编(2008)《汉语方言地图集》(简称《地图集》)和岩田礼编(2009)《汉语方言解释地图》(简称《解释地图》)[1],这是目前搜集方言点最全的两部地图集(后者还有解释)。两者的数据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可以互补,遇有分歧处,则根据笔者的判断及核实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