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语序
2025年10月14日
3.语序
在现代汉语的共时平面上,两个语素组成反义复合上位词时的顺序,大部分语义原则(无标记—有标记)和声调原则(平—上—去—入/阴—阳—上—去)一致,只有“大小”和“轻重”是例外,前者遵循语义原则,后者遵循声调原则。
历史上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像“大小”“长短”“厚薄”都有逆序形式,而且在上古时期两者都常见,例如:
(1)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左传·宣公二年)
(2)声亦如味,……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3)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4)己丑,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以令役于诸侯。(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5)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薄厚,茔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礼记·月令)
“轻重”在先秦未见逆序形式,中古时期仍罕见,到了近代汉语则稍稍多见,详下。“多少”“深浅”“远近”,自古都是主流形式,但“少多”“浅深”“近远”也时有所见,详下文。
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些组合逐渐固定为“大小”“长短”“轻重”“深浅”“厚薄”“远近”等,逆序形式则被淘汰。只有“高矮/低/下”“宽窄”“粗细”自古以来罕见逆序形式。其中的原因和演变过程值得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