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己
2025年10月14日
1.身己
《原老》只有“身己”,没有“身子”,《老谚》《朴谚》两者并用(《原老》中的2例“身己”,在《老谚》中1例沿用,1例改作“身子”;《朴谚》“身己”7例,“身子”2例),《训世》则只用“身子”而无“身己”。“身己”(又作“身起”等)一词唐代始见[11],宋金元时期习用,元代的白话文献中尤其常见,如:这般呵,自家身己立,得好后世的名。(贯云石《孝经直解》第十四)(婆白)孩儿,我身己自觉有些不快,你可早寻个安歇处。(《小孙屠》第十二出)娇滴滴一捻儿年纪,碜磕磕两下里分飞,急煎煎盼不见雕鞍,呆答孩软弱身己。(刘庭信《[双调]折桂令·忆别》)明代以后,“身己”一词就很少见到了,《警世通言》第三十七卷《万秀娘仇报山亭儿》有“奸骗了我身己”的话,是因为这篇小说可能作于宋元时期[12],所以会用到这个词。例外的是明代戏曲,如收入《六十种曲》的《琵琶记》《香囊记》《寻亲记》《运甓记》《白兔记》《南西厢记》等,都用到此词,这也许应该看作是戏曲语言的一种习惯性沿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