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楚辞·远游》的“桂树”

二、关于《楚辞·远游》的“桂树”

《楚辞·远游》: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洪兴祖《补注》:“桂凌冬不凋。《山海经》:‘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注云:‘番禺也。’”

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云:“屈、宋辞赋,凡树木皆作木,不作树,此‘桂树’之称不合其例,旧当作‘桂木’。《七谏·自悲》‘好桂树之冬荣’,后因东方朔改也。”(第三册,1795页)

按:黄氏之说失于武断,谓“旧当作‘桂木’”,后来因东方朔《七谏·自悲》中有“好桂树之冬荣”之句而把《远游》中的“桂木”也改成了“桂树”,纯属臆测,羌无实据。事实上屈、宋辞赋中并未见到“桂木”的用例,[11]凡树木也未必“皆作木,不作树”, 《楚辞·大招》就同样有“桂树”: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王逸《章句》释云:“言所行之道,皆罗桂树,茝兰香草,郁郁然满路,动履芳洁,德义备也。”

《橘颂》又有“嘉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嘉树”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年》:“有嘉树焉,宣子誉之。”

黄灵庚于《大招》和《橘颂》的“桂树”“嘉树”均无说,前后失于照应。

虽然屈、宋辞赋“树木”通常说“木”,说“树”的仅上举三例,而且称呼树木的某一部分也只见“木X”而未见“树X”,如上一则所引的“木根”“木末”“木叶”,但是说“屈、宋辞赋,凡树木皆作木,不作树”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在屈、宋的时代,口语中说“树”已经习以为常,《左传》《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庄子》等时代相若的载籍中“树”均已非偶见。

汉代的楚辞作品中多见“桂树”: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淮南小山《招隐士》)

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刘向《九叹·惜贤》)

葛藟虆于桂树兮,鸱鸮集于木兰。(刘向《九叹·忧苦》)

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王逸《九思·守志》)

与其说《远游》中的“桂树”是因东方朔的《七谏·自悲》而改,不如说是汉人袭用了《远游》和《大招》中的成词“桂树”,东方朔的“好桂树之冬荣”,就像曹植的《朔风》诗“秋兰可喻,桂树冬荣”一样,实际上就是直接来自《远游》的。

可见校订古书不能凭臆断,立论应该符合汉语历史发展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