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临济录》语言的几个问题

有关《临济录》语言的几个问题

摘 要 《临济录》在禅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本文讨论有关《临济录》语言的四个问题:1.语言性质;2.文本校勘;3.词语考释;4.断句。文章认为:《临济录》的语言整体上还是唐代的,只要善于把其中非唐代的语言成分剥离掉,作为辅助资料是没有问题的。完全弃之不用未免可惜。文章具体讨论了“吃棒—被打、与么—恁么、勿—没、滟—㴸”的校勘问题,“人事、装腰、傍家、揞黑豆、屡生、约、话度、屙屎送尿”的词义和理据问题以及三处断句与标点问题。

关键词 《临济录》 语言性质 校勘 词语考释 断句 唐代汉语

《临济录》全称《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为临济和尚的弟子慧然[1]所集。临济和尚义玄(?—866),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人。因在镇州滹沱河畔的临济院(位于今河北正定县)传法,故世称“临济禅师”,慧照为敕谥。《临济录》全文约一万七千字(据《天圣广灯录》本),在禅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本文想谈谈跟《临济录》语言有关的几个问题,敬祈各位大德鸿儒指教。所据文字以现存最早的《天圣广灯录》本[2]为底本,同时根据需要参校相关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