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的由来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做工的人,要想把事干好,就先把“工具”准备好。农村有专用的农业“工具”,工厂有专用的工业“工具”,互联网有专用的网络“工具”,牙医有自己的专用“工具”。牙科管理和经营自然也需要自己的专用“工具”,只不过这些专用工具是无形的。
工商企业已经积累了许多定型的无形管理工具,非常好用,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措施,让这些已经成熟的工具在牙科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牙科毕竟和其他工商企业有很多区别,如果完全套用其他企业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就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牙科管理的地方,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开发牙科行业运营的专用工具,是牙科管理者的责任和任务。
大量的事实证明,从失败中得到的远远比成功中得到的要深刻、管用,管理理论和工具也是如此。就在我跌入深渊、茫然到极点的1997年,在地质队时的一位同事,送给我一本《企业家迷信》。看完这本书,我从茫然中一下子跳出来,清醒起来,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为什么会跌入深渊,败得那么惨。对经济发展和市场规律的认知不清晰、对行业变化的不敏感,是我惨败的根源。《企业家迷信》成了我当时一面明亮的镜子,把它放在床头,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咀嚼,一点儿又一点儿地对照、反思、总结,不停地在脑海里回放一路走来的情景。当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时,我开始静下心来,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正是那时的反思和总结,才让我在走进牙科这个完全陌生行业时,能够迅速梳理清楚工作思路,有所作为。
我通过大量阅读、消化和吸收,奠定了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在长期从事牙科管理的实践中,通过大量观察、思考、比对、尝试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并归纳出一系列具有根本性的认知总结和原则性总结,形成自己的牙科管理理论,同时开发出一系列牙科管理工具。经过大量实践检验,证明是非常可靠、有效的理论和工具。
在我提供的这个工具箱里,有的工具是从现有的知识库里挑选来的,其中一些做了尺度上的调整,变得更好用,例如“5W2H”要素、“PDCA”循环等;有的是应急临时打造出来的,后期再改造和加工定型,例如“四遍训练法”;有的是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比对、尝试、优化制作出来的,例如“分析解决问题三部曲”“解决问题流程”“工作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