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的一些典型偏差现象

一、关于技术的一些典型偏差现象

在中国的民营牙科界,对于技术的理解与实践存在一些明显且影响严重的偏差,这些偏差集中表现为技术理解和技术管理的不到位。技术理解的偏差主要是理解偏浅、片面、不系统;技术管理的偏差在于“不知道”“不明白”“不重视”。这些偏差严重影响牙科机构的有效运营。

(一)重硬件、轻软件

不少牙医和牙科老板,固执地认为,只要有了过硬的硬件设备和器械材料,就能让自己的牙科领先行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在硬件上不惜重金投资,听说什么设备先进、什么器械和材料好用,就不假思索花钱购买。而对于技术理论和操作的规范性,却不加理睬,尤其是对牙科技术管理,更是置若罔闻。

(二)重老板、轻员工

老板什么都学,所有技术引进都是老板一马当先,而员工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没有机会接触核心技术。老板是全能,员工是无能。导致牙科过度依赖老板,运营大起大落。

(三)重经验、重个人,轻团队、轻规范

牙科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医疗分支,没有规范操作,就会埋下很多隐患。应该说,不少牙医和牙医出身的老板,还是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且因此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忠诚客户。可惜的是,这些经验是隐性的,很难复制到牙科的其他医生身上,成为牙科的团队优势和品牌优势,一旦老板和资深医生不在现场,就会出现信任不足,业绩下滑的不良局面。

(四)重学习,轻推广

一些牙科学习热情很高,什么学习班都愿意参加,却很少在门诊推广,以至于花费不小、收获不大。

(五)循证医疗原则淡漠

牙科是医疗机构,循证医疗原则是必须遵守的。由于中国大陆的传统牙科起源于手工作坊,没有医疗传统,循证医疗意识普遍淡漠,给牙科埋下不少隐患。

(六)大临床基础理论薄弱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牙医,都经过长时间大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熏陶,给牙科临床打下坚实基础。而我们的牙医很多学历偏低,好多人没有机会参加真正意义上的规培;即使个别人有机会参加规培,也很多是走过场。大部分民营牙医理论底子薄弱,很多常识性的东西也不具备,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七)口腔基础技术底子薄弱

大部分民营牙医,没有机会系统参加牙科技术的强化训练,理论上知道一些皮毛,临床操作上又缺乏名师指点,更没有规范操作流程的约束,造成技术粗糙、浅薄,需要补课的东西很多。

(八)牙科技术管理概念缺失

很多牙科老板,一谈到管理,就以为是行政层面的,没有任何技术管理意识,看见了说说,想到了摸摸,导致很多牙科的技术碎片化、经验化、粗糙化,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