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文化建设误区

第二十三章 谨防文化建设误区

企业管理重在实践,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里有明确表述。我们花时间来梳理牙科文化,目的是建设良性的企业文化,以此提升牙科活力和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现实生活工作中,有这样一个怪圈:本来是好事,却弄出坏的结果。文化建设也是这样,被不少盲目行动的企业搞砸。

2017年8月,在甘肃白银市做一次培训,因为所在门诊的会议室太小,临时把培训活动换到一个已经人去楼空的倒闭公司的会议室。休息期间,在里面转悠,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墙赫然入目,内容完整,条文清晰响亮。从中可以能看出这家公司高层的良苦用心,但最终未能避免倒闭的下场,文化建设一定出了致命问题。

曾经见过一个牙科借用别的牙科的口号,我问借用口号的老板:“为什么要借用别人的口号?”老板回答说:“觉得这句话说得挺好。”我再问:“你能做到吗?”他摇摇头说:“很难做到。”我继续问:“你做不到为什么要说呢?”老板苦笑一下,没再回答。

《道德经·第二章》是这样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

把好事做出好的结果,是所有人的愿望。企业文化建设是个好事,但也往往伴随着不好的结果,就是因为建设过程中有很多陷阱,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去。不少企业吃了这方面的苦头。牙科行业的文化建设还在刚刚起步阶段,如果不能有效避免这条路上的陷阱,也会遭遇麻烦的,甚至会毁掉事业的基础。掉进陷阱往往是从误解文化建设开始的。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认为文化就是管理的装饰品:不少企业的文化墙做得很漂亮,老板也津津乐道,一看实际运行,原形毕露。装出来的东西早晚要露馅儿,客户会知道,员工也会知道,它的正面作用是很短暂的,更多的是副作用,让员工看到领导者的虚伪,让客户看到企业的虚伪。

2.认为文化就是漂亮口号,喊响一点就行了:多少机构在每天早晨上班时,在门口开晨会、做操,口号喊得震天响,运营管理却是一塌糊涂。和尚每天念经,最终是要念到骨子里;企业文化同样是要铭刻到骨子里,铭刻到灵魂深处,而不是仅仅停在嘴上。

3.把文化当成“忽悠”人的漂亮话:河南电视台《百姓调解》栏目曾曝光一个案例:一个商家给客户写了保证书,却不能服务到位,引起纠纷。这个商家不明白,自己喊的口号就是对客户的郑重承诺!而不是随口一说,许下的愿是要还的。牙科行业在某程度上也沾上了“说大话”的坏风气,在所谓的引流活动策划上,在椅旁沟通时,过度包装、夸大其词,自以为聪明,却不知这是一种自己毁灭品牌形象的行为。

4.认为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一些机构不知道企业文化为何物,简单地认为企业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放进去就成功了。这样的文化认知,真不知道是糊涂还是天真。

5.认为文化是“万金油”,包治百病:包治百病的心理在现实生活里俯拾皆是,所以,花适度小的代价办更多的事是可以的,过界了就是贪欲,就会坏事。这种贪欲常常左右了人们的决策,不管任何问题都希望通过文化建设而彻底解决,想毕其功于一役,很难如愿以偿。

6.认为文化只是老板约束员工的手段:特权心理是法治建设的死敌,很多老板往往把自己游离于制度之外,只希望制度来约束员工,而不能约束自己,在文化建设面前,依然抱着这种心理。这就造成了文化建设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从而导致文化建设失效。

7.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意志:不能否认,企业文化建设是由老板主导的,老板的价值观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流意识,但不能够就此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复制老板的语录,亦步亦趋。

8.认为文化可以速成:受快餐思想影响,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想追求速成。文化可以强化而成,但不可以速成,文化需要“文火慢炖”。

企业文化建设的陷阱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把经念歪的问题,二是把事情搞砸的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负面后果。

牙科文化建设需要借鉴企业文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是确立正确的理念,二是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从牙科老板到牙科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养成,是牙科文化建设的成熟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