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
《淮南子·泰族训》有云:“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翻译成白话就是:“民众如果没有廉耻之心,就无法治理他们;如果不修治礼义,廉耻之心就无法树立起来。民众不知礼义,法令也无法使他们走正道。不推崇好的风尚,废除丑恶现象,民众就不会遵循礼义。没有法当然难以治理国家,但民众不懂礼义,这法也无法推行实施。刑法能杀掉不孝之人,但却不能使人像孔子、曾子那样讲孝道;刑法能惩治偷盗者,但却不能使人做得像伯夷那样廉洁。……圣王处君位,明确好恶的是非标准并公布于众,规定诽誉的标准并加以引导,亲近贤才并举用他们,轻视不贤者并黜退他们,人们没有受伤流血的痛苦,而有出人头地、尊贵显达的名声,这谁不想听从呢?”
这一段话很好地解释了制度建立的基础,对于国家来说,要让百姓知道礼义廉耻,是非对错;对于企业来说,要让员工有使命感,知道是非对错标准,否则,制度很难落地执行。
因为人们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如果没有员工认同的基础,就会使制度形同虚设,就会出现阳奉阴违。所以,在建立制度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能高层认为是先进的就不顾一切,强制推行。好多时候,员工嘴上不说,心里却在嘀咕。不能让多数员工认同的制度一定不是好制度。
张瑞敏刚接手冰箱厂时,有一条如今看来近于笑话的规定:“不准在车间大小便!”但放在当时当地,就起到作用了。如果不能够解决员工的基本素质,何谈产品质量?何来名牌企业?
制度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是好的制度,员工会逐步接受的。牙科老板们一定要对制度建设的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