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文化

三、关于文化

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文化成。

《易经》说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现在话来说就是:阴阳刚柔相互错杂,构成自然物象景观;文明约束人类行止,构成社会典章制度。观察自然现象,可以察知时序变化;观察社会典章,可以化育成就天下之人。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和文化相关的表述。所谓文,就是指一切现象或形象。

天文就是指自然现象,例如,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地震火山、植物动物等,都是自然现象,都属于天文之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自然遗产也是天文。

人文,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的活动,包括活动留下来的相关有形的和无形的影响。例如,伏羲所画的先天八卦,就是代表对八种自然现象的认知,属于人文;玛雅人、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留下的城堡和神庙等人类遗迹也属于人文。

人文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认识的层次,第二个是运用的层次,就是进级的人文活动。

对一切已存在的自然现象加以观察、认识、了解,将其归纳,凝定为确定的知识,便是初级的人文活动,也就是前引《易经》文中的“文明以止”的意思(使天文被照明而且贞定为知识),也可以说是对自然现象的编程。这一级的人文活动,其目的与意义是为进级的人文活动做基础、做准备。

进级的人文活动便是运用由初级人文活动中所凝定的种种知识来为人生服务。这种服务也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单纯为增加生活的方便而做的,从先民神农尝百草农业肇始,耕田以食、织布以衣、架木以居、斫轮以行,到今天高铁、飞机、汽车、手机等现代化工业产品,都是人利用知识而将自然物的存在结构加以改造、重组而运用出来的。这可以说是一种以实用为重点的服务。另一层服务是在实用之上的以彰显意义为重的服务,是利用自然物或人为加工物为代表与象征,形成一套人类所独具的生活方式。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所定型的礼仪、法规法律和制度、风俗习惯等,就是这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

通常所说的文化,包括了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

概括一下,广义上来讲,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今天所说的文化更多的是为了彰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