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卡·哥尔布诺娃致恩格斯

175 敏·卡·哥尔布诺娃致恩格斯

伦  敦

[1880年7月上半月]于比阿里茨

尊敬的先生:

首先我要向您说明一下,为什么我决定恰恰写信给您,而且有所祈求。我是个俄国妇女,我受到过我们这里通常所说的良好教育,就是说,我能讲多种语言。起先我的生活过得跟中等阶级妇女普通的生活一样,就是说,我找了个相宜的对象,便出嫁了,等等。我不想以种种家庭琐事使你感到厌烦,我只简单地说一句:自从一切发生变化以来,至今已有七年了。现在我在莫斯科教书;我辞掉了在女皇政府部门所属的一所贵族女子中学里的相当优越的职位,而只是在那些最普通的女子技工学校里任教;但是,我国这类学校的开设情况,与国外同样名称的机构相比是根本不同的。我经常不断地在研究关于技工学校的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深地把我引进政治经济学的领域里。我曾经三次出国;每次我都利用出国的机会到汉堡、柏林、德累斯顿、慕尼黑和巴黎的女子技工学校学习;在有些学校里我呆了近四个月,另外一些学校则不过访问一下。我所到之处,没有发现多少能够令人满意的东西。但这与所谈的事情无关。我越来越深入探讨技工阶级的教育问题,并打算利用今年假期到英国去作一次旅行,部分的目的是要到伦敦图书馆[1]去读一点东西,部分的目的是想参观访问一下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的技工学校〔1〕。为此,我已经挣得了为此所需的款子,但我病了一场,因此,未能前往英国旅行,而来到了比阿里茨,所以现在我是从比阿里茨给您写这封信的。我的旅行现在至少得推迟一年,而且还得看我的健康状况是否允许我象先前一样作大量工作。但我渴望弄清楚,如今英国对工人阶级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究竟怎样,同时还渴望了解,对成年工人的继续教育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英国我没有一个熟人。可是,尊敬的先生,我从我得到的您的著作如《工人阶级状况》、《住宅问题》、《杜林先生在政治经济学中实行的变革》[2]等中认识了您。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我决定写一封信给您试一试,因为可能发生的最糟的事,无非就是您不给我回信。我如此冒昧直言,还请见谅,但是,也许您能帮我指出一批我能设法弄到的书。从前儿童教育的状况如何,我是从您的著作中知道的——关于这一点我前面已经提到,——后来,我又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蓝皮书《1861年英国国民教育状况调查委员会的报告》〔2〕中得知。同时我还弄到了最新的《关于少年罪犯感化院和技工学校情况的报告》以及有关技工学校问题的小册子。您能否再给我指出一些资料呢?在莫斯科我们这里,无论在哪个图书馆都无法找到这类书籍,因此,只好全由自己来订购。我是乐意花钱来买这种书籍的,但是,首先我甚至连可以挑选的书名目录都没有,其次,凭我那有限的财力,真是舍不得去买那种无用的东西,而过去我在订购有关这个问题的德文和法文著作时,就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我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取得某些成果,虽然它们是非常渺小的,但是我担心会使您感到厌倦。有时候,我极其想听一听象您那样看问题的人的意见,但我什么人也不认识,而对自己得到的认识,我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得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我曾经多次碰到一些持相反观点的人,但他们的观点我是无法同意的,因此我深切地感到缺少知识和别人的帮助。我对自己的人民是十分了解的,十六岁前我就生活在农村里,因此,跟人民的孩子打交道,现在我觉得这比什么都愉快。

尊敬的先生,当然我是十分清楚,我这样给您写信是极其冒昧的,但请您别生我的气。只因我别无他法,又渴望进一步学习并对事物得出一个明确的看法,才促使我跨出了这一步,——只希望这样做能有所收获,但也不是为了自己,因为我已不年轻了。请原谅我,如果您不嫌太麻烦的话,请您给我写封回信,那怕简短几句话也行。

请相信我对您由衷的敬意,并请接受我最深切的谢意,我从您的著作中汲取了欢乐和知识。

致最深切的敬意。

敏·哥尔布诺娃

我的地址是:法国 比阿里茨 留局待领 敏·哥尔布诺娃夫人收。

[1]不列颠博物馆。——编者注

[2]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编者注

〔1〕C.伊波《美国的社会教育》1869年巴黎版(C.Hippeau.《L'Instruction publique aux Êtats-Unis》.Paris,1869)和A.施图德尼茨《北美工人生活状况》1879年莱比锡版(A.Studnitz,《Nordamerikanische Arbeiterverhältnisse》.Leipzig,1879)。——第349页。

〔2〕指所谓的蓝皮书《1861年英国国民教育状况调查委员会的报告》(《Reports of the commissionners appointed to inquire into the state of popular education in England 1861》)和《关于感化院和技工学校的报告》(《Reports of reformatory and industrial school》)。——第345、3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