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弗·丹尼尔逊致恩格斯

375 尼·弗·丹尼尔逊致恩格斯

伦  敦

1893年1月27日于圣彼得堡

尊敬的先生:

请允许我再次把话题回到您上次的信上来(1892年9月22日的信[1])。当然,用不着说,在克里木战争后俄国的生产方式需要改变,大工业已成为必需的了。问题在于是否应当建立资本主义形式的大工业?然而,由于这一形式已被扶植起来并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于是,正如您所知道的,其后果就立即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您说,您看不出,“我们亲眼看到的正在俄国发生的工业革命的结果,同英国、德国、美国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我敢说,区别在于,第一,俄国是最后一个登上资本主义舞台的国家,也就是说,俄国是在一切市场都被别的国家霸占的时候登上资本主义舞台的。第二,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时候,劳动生产率同它所代替的那个劳动生产率相比,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发展程度。

这两个原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促进过剩居民的增长。我认为这一事实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在以前的一些信件中我没有统计资料来证实我的看法。

几周前我国农业部出版了关于《农业雇佣劳动》的重要调查报告。在这里可以看到,在欧俄的五十个省里没有工作做的劳动者共有五百五十多万人。但如果我们估计到,由于家庭工业的资本主义化,农村居民一年中有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工作时间空闲起来的话,那末,过剩居民的数字势必增加到一千万。还要加上他们的家庭。

这一增长是与生产出来的价值总额的减少和生产出来的交换价值总额的更迅速的减少同时发生的。

我国形势的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些事实,而主要在于失业人数的空前增长。由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清楚的,所以,必须改造生产形式。您指出了资本主义征服中国后估计可能产生的后果。然而您为未来的中国所描绘的情景,在我们这里已经出现了。用新的大土地所有者阶级来代替农民,将意味着产生过剩的成百万新的没有任何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将意味着破坏我们的国内工业市场和使数百万失业者活活饿死。必须找到某种出路,就象克里木战争后的情形那样。整个民族处于饥饿状态不能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

有许多商人,等等趁人民的饥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请接受我新年的良好祝愿。

尼·丹尼尔逊

[1]见本书第625—628页。——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