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的目标
从政府的政策观点中,可以识别若干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把高等教育视为宏观经济改革和未来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正是政府的意图:“认为总的高等教育资源中,更多部分应投入与工业发展、与经济重建这一国家目标最为相关的那些研究领域。”(澳大利亚,1988)
政府正越来越多地参与高等教育工作,并正在取得成功。1987年的绿皮书中指出的目标是:“增加总入学率,包括高级学位,要从1987年的475,000—495,000增加到2001年的530,000—550,000;增加所有的毕业生数量,从1986年的约88,000增加到2001年的100,000。(澳大利亚,1987)两个目标均于1991年实现,比计划提前了十年。政府还希望增加研究生数量,为此,已极大地增加了联邦研究生奖学金数量。研究生(即通过研究而非课程学习的攻高级学位的学生)的数量从1987年的4,019上升到1991年的6,965。在经济重组中,政府需要受过更高教育的有技术的劳动力,而高等教育似乎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政府还相信,“高等教育的利益,在未来须更广泛、更平等地得以分享。”(澳大利亚,1988)各种增加入学机会和参与的策略或者被纳入正轨,或者正在被研究。例如,为那些在某一研究领域中,不足最低资格的学生提供预备课程的院校被允许把那些学生看作它们的政府拨款的学生负担的一部分。
政府始终强调增加高等教育效率的必要性,尤其是管理结构和资源利用方面。在最近“合并背后的部分原理是改进管理效率和降低单位成本。此外,政府还鼓励院校谋取非政府的基金来源”。在政策目标中尚未规定固定的非政府基金比例,尽管最近的一份报告建议到1996年底为止,应当要求各高等院校从工业谋取相当于总的联邦研究基金的50%的基金。此外,应当拨出至少10%的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经费和10%的国家卫生和医药委员会经费,投入到从工业谋取商业赞助的计划(关于研究商业化的任务动力的报告,1989)。
目前,一些学术团体担心过于强调与商业相应的应用研究,以至于高等教育传统的基础研究每况愈下。同样,有人担心强调了与职业相应的学习领域会损害普通的“学术”教育。不过这种观点在一个已扩展到所有领域和学科的体系中是难以持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