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的转向与关键问题

高等教育政策的转向与关键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高等教育政策的政治辩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院校拒绝录取的申请者数额庞大

20世纪80年代,要求进入高等院校的申请者人数从1982年的26,200人上升到了1991年的60,000人。部分增加数可以从高等院校学习计划方面的限制被放宽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学额数也增加了,但是仍不足以防止被拒绝的申请者数量会逐步增加。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各种高等教育计划的招生总数和如何进行扩容已成为周期性的政治问题。1991年,议会拨付了用于4000个新增学额的资金,而且——在政府与各反对党进行新一轮谈判之后——1992年又追加了5000个。

大学行政管理法》的修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9年评论丹麦的研究政策时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必须修订《大学行政管理法》:“有必要为大学提供一种给予它们更多自主权和领导权的组织结构。这意味着必须改善目前有关研究决策的那种过分分享的体制,使大学管理变得更加行之有效。如有机会,应对1973年的《大学和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法》进行修改,尽量恢复原来的管理体制,科目范围由管理机构中的专业同行确定。这一改变将促进官僚体制中研究‘共用款’的减少,也会使更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直接划拨给大学。”(OECD)

这是一系列批评意见中的一项典型建议,它最初由大学外的一些阶层提出,但一些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后来也提出了这一建议。一种更有效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受到了广泛支持,但学者们在这一体制应该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几乎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研究生计划改革

迄今为止,博士学位一直授予在教授指导下完成独立研究项目的学生。教育部和研究委员会一直最优先考虑的事项是,设计更加严格的用于训练未来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的博士学位计划。教育部长已提交了一份有关研究生研究计划的建议书,议会目前正在展开讨论。它的要点是:

——采用结构更加严密的博士学位计划;

——采用由政府资助这类计划的方式(目前还没有获得研究生资金的大学将让参加这类计划的每个学生获得一笔固定资金);

——通过从博士生奖学金中扣除一部分款项的方式为资助这类计划提供财政支持,按国际标准,该奖学金一直比较高。

这份建议书遭到了大学非常强烈的反对。人们提出的最常见的批评是,削减后的奖学金数额将会过低,不能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博士学位计划中来。

对生产力和效率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丹麦政府要求包括高等院校在内的所有政府资助机构的年生产力增长达到2%,因此,虽然各院校分摊的削减数目并不总是相等,但院校的核心资助每年削减了2%。结果,生师比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也随之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教育的质量和研究

1990年,教育部提出了一项提高教育质量的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许多教学计划评价已得到实施,高等教育中校外主考人的职能的程序正在被修改。

关于质量的辩论也在院校层次上展开,并且,学生和学术人员在质量问题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了。生员比的不断提高已使公众注意到了院校的资源情况以及资源与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教育部出于质量方面的考虑已取消了计划中的生员比提高(例如,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