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德统一和高等教育
德国重新统一对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有重要影响。一般流行的看法是:东德应具体体现塑造了西德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结构。对高等教育而言,这意味着东德高教系统应该按西德高教系统模式进行调整。德国并没有以统一为契机来审视本国的高等教育,也没有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组织结构开展系统的评论并提出质疑。相反,随着东部教育系统的崩溃,西德高教系统的优点和不足统统被“认可”。统一前夕曾经产生了某些思想,主张利用这个难得的更新机会促进德国整个高教系统的发展。例如在东部至少建立一二所非传统性的、试验性的高等教育机构。但这些思想没有付诸实施。
下面是涉及统一问题的高等教育的主要政策和目标:
——避免人才和学生从东部向西部流动。必须尽快使东部高校同西部高校一样吸引人;
——恢复高教机构的基础研究,建立一些非大学的研究机构,即解散科学院;
——减少东德高校的教职工,使他们的比例与西德的相似。当前,这意味着特别要辞退高校中的管理人员;
——调整课程和教学计划。这意味着必须废除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东德高校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专业,从西德引进大量教学人员,并任命新的教授。
——调整高教系统的结构。东德并没有高等专科学校,尚存在的工程学校水平低于高教标准。某些大学将变成高等专科学校(降级)。工程学校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或被关闭。专门性(单科性)高等学校将变成普通高等学校。目前正在实施高校合并。
在这个毫无疑问的过程中,虽然东德实施着西德的制度,但下面列出的三个问题可被认为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对此德国高教系统不可忽视:
——东德的整个系统(高教系统和科学院)为了获得有关“重构”的建议而接受了由科学审议会组织的西德科学家的评估。这个过程并非没有引起异议,但它证明评估在德国是可能的。这是否暗示着,下一步西德的高等学校和教学计划也将接受评估?
——必须给东德提供多少学额?这个问题既涉及到基建投资也涉及到人力资源。即使我们假设东德和西德的入学率相同,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与整个教育系统相关:与各类物质设备(physical plant categories)相关联的学额被宣布为一项政治目标(85万),与现行注册学生数(西部160万)相比,完全是造作的。这种造作的单位面积(以平方米计)上的学生数比例是否应该加以废除?如若不然,它怎样应用到东德?
——高等专科学校似乎对学生和雇主双方都有吸引力。但现在高专学生数只占全部高校学生数的1/4。随着东德高教系统的重构,将有可能改变这种比例,以利于高专的发展。但是,由于高教结构的最终决定权在各州,所以很难按“计划”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此外,东部的新州正有些急切地盼望有自己的“研究型大学”。
总的来说,统一并没有引起对德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真正的挑战。将东德高教系统按西德的价值和标准进行调整的任务,使人们忽视了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西德高教系统优缺点的系统论证。如果说对整个高教系统存在过挑战的话,这些挑战来源于欧洲的背景而不是来源于对内部问题的清楚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