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职员工和辍学率
也许由于高等专科学校这个部门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这部分学校受教育(1989年22.11%的学生在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习,2.55%的学生在文职公务员高等专科学校学习。BMBW,1990:139),而其余学生在大学和艺术及音乐学院学习(其中后者所占比例为1.55%)。在西德244所高等学校(东部53所高等学校仍处于向西部学校接轨的重构和调整过程之中)里,有93所是大学,30所是艺术和音乐学院,121所是高等专科学校(其中24所只培养文职公务员)(BMBW,1990年,第136页)。从学生数看,高等专科学校的规模通常较小,而某些大学的规模大得“惊人”(如1989年慕尼黑LM大学6万学生;柏林自由大学5.8万学生;科隆大学4.7万学生;明斯特大学4.2万学生;汉堡大学4.1万学生)。49所学校是私立的,但私立学校学生数量很少。除两所大学由国防部办理、一些文职专科学校由联邦内政部办理外,高等教育机构均由所在州管理和提供经费。在法律地位上,它们属于公共机关,同时也是州的一个组织机构。
表1 高等院校入学人数(人头数)
资料来源: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Basic and Struc-tural data.AKTUELL Bildungswissenschaft:Studenten an Hochschulen,1975 bis 1991,7/92,BMBW.
1991年德国统一,总共301所高校中有学生1,774,478人。他们占19—26岁年龄组人口的21.8%,1991年入学的新生占19—21岁年龄组人口的31.8%。东德1988年有高校学生132,423人,新生入学人数占同龄人的百分比为13.1%,与西德的标准比起来要低得多。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德国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有巨大的增长:1960年西德19—26岁年龄组的青年中仅仅4.3%接受高等教育,而199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5.1%,1960年和1989年新生占19—21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9%和29.1%。新生百分比继续增长(1990年,西德33.5%,整个德国为30.1%;1991年,西德35.6%,整个德国31.8%),虽然1990年新生总数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德下降3.4%)(BMBW,1990年,新近的数字还没出来)。
表2 高等院校中的教学人员(西德)
资料来源:BMBW,《基本结构资料》。
德国高等教育的学生淘汰率在统计方法上表达不够完善。“掌握”准确的数据是困难的。纵向研究表明,淘汰率在大学平均约为16%,在高等专科学校约为15%(HIS,1990年,第326页)。从方法学的角度看这些数字,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高等教育总体上平均辍学24%—27%(Griesbach,1992)。从一所学校或一门课程中“消失”(由于变换专业、转校、中断学习等等)的学生比例,当然高于辍学率,学生辍学表明学生放弃了他们获得大学或高专学位的目标。
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科学人员(包括教授、助手、教学和研究领域的雇员以及专职教学人员)的职位,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步伐。生员比问题相当严重:大学和艺术或音乐学院从1965年的9∶1恶化到1989年的16∶1(BMBW,1990年,第205页);高等专科学校的生员比改变幅度最大,更令人担忧(从1970年的16∶1上升到1989年的37∶1)。
这里应该说明的是,虽然联邦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这种比率,但高等教育拨款并没有以此为根据;这种比率只是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如何下拨。官方所采用的比率或参数表明了政府假定的每个教学人员每一学期每一周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工作时数(所教科目不同,工作时数亦不同)。这种关键的参数被用来计算一定数量的教师能负担的学额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平衡,以便全国协调地决定是由中央招生办公室通过限制名额或分配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安排学科的招生问题,还是由各院校自行决定。它也被用来确定一所院校的能力,以便决定高校的具体学科组是否有资格获得超负荷教学经费(教学工作量超过15%之后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