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权力和高等教育政策对院校管理和经营的影响
80年代曾出版了两个对于高校管理的很有影响的报告,第一个是《大学效率研究管理委员会报告》,这是由CVCP(Committee for Vice Chancellors and Principals)在1985年发表,第二个是公共高教全国咨询委员会(NAB)的《优秀的管理实践》。两个报告都反映了政府正致力于使公共部门的各种组织在使用“公共资金”方面取得更高的效率。这同样也表现在诸如社会保障服务及国有工业等领域的类似的革新措施。这些报告中和在当时政治背景下所提出的改革表明大学的管理和经营从学院式转向经营式的运动。在CVCP发表的报告中,Middlehurst(1991)提出:
公立高教部门中改革的政治影响是要求更高的效率和钱花得值得;要求更负责任地使用公共资金和服务设施;要求在获得资金及市场时增加创业精神,以及要求在个人和学校绩效的质量方面的效益。
Middlehurst等人注意到这些变革在各院校产生的后果,要求更强的领导以及管理权力的集中。这意味着在大多数院校中学院权力结构与经营管理结构之间权力的平衡的转移,经营管理结构越来越得到院校非专业性董事和理事会的支持。在实践中,这意味着:
增加高级人才,采用内阁式政府机构,使之处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充分发挥各人的专长,使他们肩负战略管理的重担并担任领导工作。
要求更多的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作管理者。虽然选举和更换学校领导的实践一直没在全英国普遍采用(大学副校长和多科技术学院院长采用专任终身制),在大学趋向于增加永久性的第二、第三层的领导人(如代副校长、教务长)。在多科技术学院,长期以来正是这种情况,虽然由于在多科技术学院缺乏一个和学术结构分离的坚强的中央行政机构(即大学的注册主任办公室),这种类似的情况并不确切。但是,事实上总的结果是在所有院校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队伍——执行委员会或高级管理群体,主要包括副校长或代理副校长、注册主任、各系主任。一般在院校的管理团队和学术委员会机构之间没有正式的联系,它们往往是通过在两个机构中具有双重身份的成员和通过院校领导的首席执行官和学术委员会或评议会主席的联合角色来进行联系。
在一所多科技术学院,这种改革的影响正如院长描述的那样,强化了学术委员会和系务委员会的学术性。过去他们往往讨论任何一件事,但现在他们的任务比较合适地集中在学术政策的问题上。
根据Middlehurst的报告,这些改革倾向受到了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非专业性董事的欢迎,他们报告说:“对管理采用更为专业性和开放的方法,更密切地关注计划及财政控制,并在校、系或基层单位更为明朗的管理权力。”很多学术人员提出下降的趋势,他们看到学术人员较少参与决策和较少对政策进行磋商。“有些学者明显地害怕传统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我管理的价值观受到分割,虽然另外一些人认识到,响应变化中的时代和环境,这需要改革。”(Middlehurst,1991)
院校管理的第二个明显的趋势是决策——包括财政的控制——越来越移交给基层单位,包括院或系。这符合当前的管理思想,提倡操作管理责任制,更多地委托给与有关工作和任务的领域最有密切联系的那些人。这一移交的结果使更多的学术人员——大多数是各系的主任人物,对经营任务投入了更多的时间。
第三方面——和前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的——由院校改变了的生存环境直接引起。对资金筹措的更大的选择性,各校之间的竞争的增加,更大的责任感,所有这些以及环境中的其他一些特征要求各校具有有效的决策结构,他们必须尽快作出决策,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信息支持决策,那种进化式的改革和“习惯及做法”的混合制不再起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