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市场的状况

法国市场的状况

法国高等教育扩展的第二次浪潮发生的政治背景明显不同于其邻国的情况。法国的情况与其邻国存在着相似的特征,尤其是在被称为“超负荷状态”的理论方面(Rose & Peters,1978)。但该理论在法国还有另外的特殊性。第一个方面是分权政策于1981年实行以前早已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第二个方面在其他处于“超负荷状态”之下的政治境况中也存在,但在法国的条件下具有某种专家治国论的涵义。这种特征对于法国和其他国家(例如英国)是共同的,它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像高等教育这样复杂的系统中,中央机构对大学日常事务的管理进行详细的控制不再是有效的、有力的。如果政策要向一个方面前进,但是高校不得不在另外一个方向对经济技术的变革作出灵敏的反应,那么就必须授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可以肯定,为了通过减少国家的干预来塑造高等教育,RPR内部众议院(Chamber of Deputies)的一些组织的确要求对通过从国家的边界退却让市场力量有塑造高等教育的自由作出更为激进的解释,这种态度主要是受美国实践的刺激。虽然这种观点有影响,但只得到了有限的承认。第三方面是政治的和专家治国论的考虑都支持分权政策,追求改革进程本身的非政治化。最近法国高教改革的历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集权制的决策集中于政治冲突,而政治冲突反过来使决策瘫痪。一方面是分权政策,另一方面是更大程度的院校自治,两方面相结合,这不仅仅是履行政治改革,也是寻求解决以前的改革所引起的非政治化的尝试。这样,对于完全撇开有关所有大学都具有正式的平等地位的历史上和法律上的虚构,分权政策是对集中规划的很多最受珍爱的假设的重大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