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舒适体位,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
2.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服排钾利尿剂,鼓励多进富含钾食物,如橘子、香蕉等。
3.吸氧护理
必要时持续给氧,以4 ~6 L/min(中流量)为宜。
4.大小便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留置导尿者防止泌尿系感染。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温度、尿量、意识等有无改变;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尤其应注意有无低钾、低镁;严密心电监护,一旦发生下列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配合。
1.潜在引起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
(1)频发(>5次/分)、多源、成对或成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
(2)室性期前收缩RonT型:室早落在前-心搏的T波上。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心房扑动与颤动。
(5)较重的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随时有猝死危险的严重心律失常
(1)室性心动过速。
(2)心室扑动与颤动。
(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注意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速度等。口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静脉注射时速度应缓慢,必要时心电监测。观察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变化,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表1-1),及时发现用药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表1-1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用法和不良反应
(四)心脏电复律的护理
1.适应证
非同步电复律临床上用于室颤。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有R波存在的各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2.禁忌证
病史多年、心脏明显扩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栓塞史;伴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和房扑;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患者。
3.操作配合
准备用物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心电和血压监护仪、抢救车等。患者仰卧于绝缘床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缓慢静注地西泮0.3 ~0.5 mg/kg。放置电极板,电极板须用盐水纱布包裹或均匀涂上导电糊,并紧贴患者皮肤。放电过程中医护人员注意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要直接接触病床及患者,以防电击意外。
4.复律后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24 h,清醒后2 h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持续心电监护24 h,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每半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直至平稳,并注意面色、神志、肢体活动情况。
(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1.术后监护
术后可心电监护24 h,注意起搏频率与心率是否一致,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
2.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1 ~3 d,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植入侧。指导患者术后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植入侧手臂、肩部应避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咳嗽等以防电极移位或脱落。
3.抗生素治疗
植入式起搏器伤口沙袋压迫6 h,严格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敷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伤口有无渗出和感染。
4.术后宣教
做好患者的术后宣教,例如,如何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和故障、定期复查的必要、日常生活中要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等。
(六)并发症护理
1.猝死
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时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如立即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抗心律失常药、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对发生室颤者,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胸外心脏按压等。
2.防意外发生
严重心律失常发作者出现头晕、抽搐、晕厥时,应预防发生意外。患者应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领,以改善脑部循环。吸氧,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应注意保护患者安全,防止舌咬伤、坠床、呼吸道窒息等意外情况发生。
(七)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生活、社交,易产生焦虑或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恐惧等心理表示理解,耐心向其解释病情,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原因,向患者解释焦虑可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说明心律失常是可治的,以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