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评估患者近期有无肺部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史;是否患过结核病;有无风湿性疾病、心肌梗死、尿毒症以及肿瘤、外伤、放射性损伤等病史。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1)胸痛:心前区疼痛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主要症状,多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感染性心包炎。疼痛常位于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也可达腹上区;疼痛性质尖锐,与呼吸运动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吞咽或变换体位而加重;疼痛也可呈压榨性,位于胸骨后,与心肌梗死疼痛类似,需注意鉴别。
(2)呼吸困难: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可能与支气管、肺受压及肺瘀血有关。严重的呼吸困难患者可呈端坐呼吸,伴身体前倾、呼吸浅快、面色苍白、发绀等。
(3)全身症状:因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而产生干咳、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部分患可有发热、乏力、烦躁、上腹胀痛等。
2.体征
(1)心包摩擦音: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明显,坐位时身体前倾、深吸气更易听到。心包摩擦音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当积液增多将两层心包分开时,摩擦音即消失,如两层心包部分粘连仍可闻及。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做出心包炎的诊断。
(2)心包积液:心尖冲动减弱,且位于心浊音界的内侧或不能扪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均为绝对浊音区;心音低而遥远。积液量大时可在左肩胛骨下叩诊浊音和闻及因左肺受压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称心包积液征(Ewart征)。
3.心脏压塞
大量心包积液或积液迅速积聚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脉压变小和静脉压明显升高,如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可发生急性循环衰竭和休克。如积液积聚较慢,可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表现为因体循环瘀血而引起颈静脉怒张、静脉压显著升高、奇脉等。奇脉表现为桡动脉搏动呈吸气时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时恢复。奇脉也可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即吸气时动脉收缩压下降10 mmHg或更多。
(三)心理及社会资料
患者因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而紧张烦躁,因严重积液需行心包切开术而焦虑,急性心脏压塞可出现晕厥、休克,使患者感到恐惧不安。
(四)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取决于原发病,感染所致者常有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等。
2.X线检查
对渗出性心包炎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呈烧瓶状,心脏冲动减弱或消失。
特别是肺部无明显充血现象,而心影显著增大常是心包积液的有力证据。
3.心电图
主要表现为:①除aVR导联以外,所有导联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aVR导联中ST段压低;②一至数日后,ST段回到基线,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持续数周至数月后T波逐渐恢复正常;③心包积液时有QRS低电压,大量积液时可见QRS电交替;④常有窦性心动过速
4.超声心动图
对诊断心包积液简单易行,迅速可靠。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中见液性暗区即可确诊。
5.心包穿刺
可对抽取的液体作生物学(细菌、真菌等)、生化、细胞分类和寻找肿瘤细胞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抽取一定量的积液也可解除心脏压塞症状;必要时可经穿刺在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或化疗药物等。
6.心包镜及心包活检
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必要时吸氧;胸痛时给予镇痛剂,首选非甾体消炎药物;水肿、腹腔积液明显者,应用利尿剂。
2.病因治疗
结核性心包炎应正规抗结核治疗;化脓性心包炎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并反复心包穿刺抽脓和腔内注入抗生素,如疗效不显著,应及早考虑心包切开引流;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肿瘤性心包炎应用化疗药物治疗。
3.心包穿刺术
心包渗液多引起急性心脏压塞时,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