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小结】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肠道病毒71型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此病传染性强,常见全家发病,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患儿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进行公众疾病知识教育,轻症患儿可居家治疗,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若出现体温过高、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向公众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