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性心力衰竭
(一)疾病概念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骤、显著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以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病因有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以上原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左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导致肺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压突然显著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者有无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发疾病,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急性感染、过度体力劳动、严重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诱因。
2.身体状况
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30 ~40次/分,端坐呼吸、发绀、有窒息感、面色青灰、冷汗、烦躁不安、频繁咳嗽伴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病开始时可有血压的一过性升高,病情不缓解,血压可持续下降至休克导致死亡。听诊两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可闻及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3.心理及社会资料
患者因病情突然加重,极度呼吸困难、咯血、濒死感等而产生恐惧心理或焦虑情绪,生活不能自理而悲观失望,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担心预后及治疗费用等。
4.治疗要点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控制基础病因,去除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取两腿下垂坐位;高流量乙醇湿化给氧;镇静、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支气管痉挛。可静脉使用吗啡、呋塞米、硝普钠、毛花苷C、氨茶碱等药物。
(三)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急性肺水肿有关。
2.恐惧
与突发病情加重而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四)护理目标
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困难得到改善,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增强了治疗疾病的信心,恐惧感消失,焦虑减轻。
(五)护理措施
1.体位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病情观察
将患者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为20 ~30滴/分,如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应立即联系医生。
3.吸氧
立即高流量(6 ~8 L/min)鼻管给氧,20%~30%乙醇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改善通气。
4.药物护理
(1)做好救治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
(2)给予吗啡治疗:吗啡3 ~5 mg静脉缓注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同时能扩张小血管而减轻心脏负荷。
(3)快速利尿:呋塞米20 ~40 mg静脉注射,于2 min内推完,4 h后可重复一次。
(4)血管扩张剂:硝普钠为动、静脉扩张剂,可同时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初始剂量0.3μg/(kg·min)滴入,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 mmHg左右,维持量50 ~100μg/min;硝普钠含有氰化物,连续用药时间不宜超过24 h,硝普钠遇光易分解,应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硝酸甘油初始剂量10μg/min,每10 min增加5 ~10μg,维持量50 ~100μg/min。
(5)洋地黄类药物:用毛花苷C静脉给药,首剂可给予0.4 ~0.8 mg,2 h后可酌情再给予0.2 ~0.4 mg。
(6)氨茶碱:该药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扩血管及利尿作用,必须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该药起辅助作用。
(六)护理评价
呼吸困难是否减轻或消失,肺部湿啰音是否消失,恐惧是否消失,情绪是否稳定。
(七)健康教育
应保持大便通畅,因腹内压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缺氧加重,又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反射性引起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及诱因,应避免诱发因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随访,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夏五妹)